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校本课程 > 正文

拿什么拯救你,校本课程

作者: 来源: 日期:2018/8/10 13:11:49 人气:21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三级课程”的试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农村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却不尽如人意。本文试从学校、教师和社会等角度出发,对农村高中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浅略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与策略。 
  关键词:农村高中;校本课程;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4-008-2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与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样的三级课程体制也日益被大家所关注和接受,尤其在“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很多地区都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由于受到人力、财力等因素的制约,大部分的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高中面对校本课程却感到无所适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还停留在“计划有,实际无;课表有,课堂无”这样的状况。这与新课改的理念显然是相悖的。 
  拿什么拯救农村高中的校本课程?下面,本文试就农村高中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困境进行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现状分析篇――“最近比较烦” 
  (一)学校层面叹道:受制于应试教育,校本课程实施不能保证。 
  一叹境地尴尬,高考的潮流难以抵挡。在新课改更提倡重视素质教育的同时,人们对高中的普遍感觉却是:高考主宰着高中教育,几乎所有高中都拥有同样的“面孔”――秩序紧张、应试而行,仍以高考为轴心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样对于生源相对弱势的农村高中来说,要在顺应新课改潮流的同时仍能保证一定的高考出线率以得到社会的认可,真谓困难。 
  二叹资金不足,课程的开发缺乏保障。相对城市高中而言,农村学校经费相对比较匮乏,有些学校连正常运转所需的经费也难以保证,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甚至还是靠原始的 “三个一”来进行教学,即: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为了节省开支,这些学校不开设校本课程也情有可原。 
  三叹安全存疑,活动的开展令校担忧。校本课程当中,有一些内容需要走出校门,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这时,安全隐患问题就着实令人头疼了。对某些农村学校来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的情况一旦出现,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二)教师队伍喊冤:我的能力远不够,校本课程开发难以开展。 
  其一,认识误区,校本课程出力不讨好。不少教师认为,开发校本课程是专家学者们的事,对于高中教师来说,学生的国家课程成绩才是考核教师的标准,而校本课程不过是组织学生开展形形色色的“业余”活动,在高考中根本得不到体现。只有每天为学生高考产高分奔忙才是正道,去开发校本课程本根本无暇顾及。 
  其二,素质不高,对校本课程“水土不服”。 受农村地理位置限制和农村文化滞后性影响,总体而言,农村教师队伍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观念落后,方法陈旧;队伍不稳,学历较低;代课谋生,缺乏骨干。对校本课程这样的“潮人”,部分农村教师难免无所适从。 
  其三,缺乏激情,校本课程需要创造性。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可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人口都市化的浪潮下,农村教师的待遇与城市差距却越拉越大。因此,不少农村教师心理上出现了失落感和悲观情绪,有些甚至不愿意钻研教材,只是上课前才“临渴掘井”,勉强应付教学。工作倦怠,责任淡化,哪有多余气力去开发校本课程? 
  其四,应付了事,开发课程盲目而随意。部分教师由于认识的误区,仅用教科书中的活动课程为蓝本,掺揉个人喜好,以完成上级交付的校本课程 “任务”,但却忽略了对课程资源的鉴别和对学生意向的了解。最后,只是让学生交来一篇论文或一份活动总结。于是,总结和论文琳琅满目,学生在课程推进中却还是处于被支配的角色,他们对所探究校本课程的目的和过程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三)社会方面不满:校本课程算什么,高中教学怎能偏离轴心? 
  校本课程是以本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为背景而构建的校本课程体系。但是农村高中多数学生家长的文化修养较之城市学生家长来说偏低一些,他们对一件事物的认知度也参差不齐。他们大都认为高中阶段的读书学习是进入大学的敲门砖,除了学习与高考相关的课程外,其它的课程就是瞎折腾,浪费时间,甚至包括国家规定的音体美等课程。在这种教育价值观的束缚下,要他们接受校本课程这一新的课程体系的确很难。 
   而在一些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时候,经常发生学生外出访问、调查受到冷遇,甚至遭到冷嘲热讽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是一些社会人士认为学生的调查、访问活动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或认为学生是不务正业,对这种课程实践充满怀疑。 
  综上可见,农村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似乎陷入了泥沼,难以自拔。怎么办? 
  应对策略篇――“我愿意为你” 
  (一)上级加大调控,保证教育资金投入,为农村校本课程开发打好基础。 
  首先,加大资金投入,在确保农村学校日常教育开支的情况下,给校本课程的开设额外打通一条“绿色通道”。 
  其次,加强对农村高中校本课程教学的质量评估和监督力度,针对某些校本课程教学管理松散的现状,制订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严格循章治校。 
  第三,协调好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派出所等机构,保障学生在外出参加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安全保障,解决校本课程实践时的后顾之忧。 
  第四,实行农村教师特殊待遇制度,提高其积极性,不遗余力地培养农村教师,以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素质。同时,克服应试教育的怪圈,减轻教师课业的压力,多为教师创造外出学习和培训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校本课程素养。 
  (二)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课程开发意识,将校本课程开发与专业成长相融合。 
  校本课程是作为一个全新事物进入教育工作者领域的,其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教师的专业范畴,因而农村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重新武装自身,调适这其中的一系列冲突,做到开发校本与专业成长并举。 
  一方面,教师要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增强课程意识,熟悉课程开发技术。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许多教师表面上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而实际上却未把校本课程的意图放在心上。实际上,这些教师并不是因为偷懒或无能,而是对校本课程有着“斗大的馒头,无从下口”之感。因此,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多层次的课程知识,并具备课程意识。这样,教师才能有意识地去设计课程方案、课程目标,同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设计作适当调整,以配合实际教学。相应的,教师还应该掌握基本的课程开发技术。如课程编制即为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主要流程包括:确定课程目的;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教师必须掌握好的基本技术是:(1)设计阶段,对国家课程计划、标准在审定教材进行微观化和具体化处理;(2)实施阶段,在班级层次上组织教学活动,将备课方案付诸运行;(3)评价阶段,确定课程课程计划是否满足课程目标的要求,对讲述的材料、信息方式的选择进行考察,对完成的课程产品,诸如学习指导书、补充教材、乡土教材等进行检验。 
  另一方面,要树立以人为本观念,提高科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本课程,从形式上看是“以校为本”,但实际上,隐藏在它背后的真正的理念却是“以人为本”,即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高目标。这种理念既强调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自由发展,又强调学生的与众不同。因此,如果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广泛、恰当的学习内容,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条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与需要进行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另外,“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到课堂教学实践(教师即研究者) ,并成为一个对自己实践不断‘反思的实践者’。这是因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课程实务,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应当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不断思考、提炼,以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从而使自己的“教”最终服务于学生的“学”。
  (三)学校创设氛围,改进课程机制,使校本课程在农村高中大放异彩。 

  发挥校长的模范作用。常言道,“有一位好校长就一定有一所好学校”。校长若能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必然对其他教师有榜样功效。 
  请课程专家到校指导。校本课程应立足于本校,充分开发本校的资源并有效地利用,这是大家的共识。但每个学校的文化和区域等存在着差异,课程开发能否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宜性就需要借助专家的智慧来帮忙了。 
  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学校应尊重家长、教师的意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充分考虑课程的多种实施途径,以争取学生、家长、教师,甚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如此一来,能为校本课程开发博取支持。如:农村地区有限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便可向学生免费开放,校本课程开发就不易成为空中楼阁。 
  校本课程教研常规化。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主进行的,各不相同,所以国家很难采用统一的管理手段。因此,校本课程开发除通过教育部门的评价外,更多地还赖于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以不断反思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进行。 
  未来展望篇――“明天会更好” 
  文章快结束处,重申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特色形成和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个性化工作, 因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状况和文化品质。校本课程是校长为领导, 教师为主力, 课程专家为指导, 包括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的, 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 以学校为基地, 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课程开发工作。而经研究发现和课改实践证明,校本课程的开发既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又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课程编制的竞争机制,提高了课程的科学水平,呈现了学校的个性和办学方向。 
  尽管我们不得不承认,眼下抓高考必修、必考科目和“知识本位”、“学科至上”的现象并未真正扭转,而农村高中在校本课程开发上虽然如歌曲《最近比较烦》所唱的那样面临一系列问题,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但是相信只要上级、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秉持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信念,坚持《我愿意为你》的态度,校本课程在农村高中的开发便会《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
  [2]李敏.《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
  [3]刘家访.《教育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8).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人民教育》,2001(9).
  [5]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校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本文网址:http://www.wzdh123.cn/show.asp?id=932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