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校本课程 > 正文

论基于STS思想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校本开发

作者: 来源: 日期:2018/8/9 17:24:34 人气:82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各方面原因,面临困难的发展境况。要让这门学科再现生命力,校本化开发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校本课程要在学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有针对性的实施。而在对原教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遵循STS教育思想,让学科不再孤立,让技术融入生活和社会。
  关键词:STS教育;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校本化开发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0-0027-03
  在新课改的有关文件的要求中,信息技术属于“技术”类必修课,占4个学分(高中三年的必修模块共116个学分)。在当前的信息社会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依托,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作为新一代的高中生应该热衷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笔者于近期对重庆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课情况进行了调研,其结果不容乐观。在以高考成绩为最终评价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步履维艰。一方面由于各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这门课程开设的意义已很勉强;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空泛、教学内容滞后、教学形式单一、评价方式片面等问题,也使这门课失去了生命力。在重庆市,实施高中新课改后,取消了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业水平考试(以前称为会考),更让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再打折扣。对于出现的这两类问题,笔者认为,要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着手,在STS(Science、Technique and Society)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以校本开发的模式,进行有效的课改,才能重现该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校本开发的必要性
  1.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计算机已像家用电器一样普及。同时随着软件越来越“傻瓜”化,计算机已不再神秘。可随之而来的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重重困难,除了课堂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外,笔者认为还有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空泛。当前,该课程目标游离于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之外,对学生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缺乏发展性和生成性的支撑,预设的目标只能变成理想中的教育愿景。2)教学内容滞后。知识体系沿袭传统思维,忽略了教育的社会性本质,学生不知道这些知识价值的延伸性何在。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要么简单,不值得讲解;要么专业,适用面不足。3)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形式忽略知识、技能与情感价值目标之间的完整性以及辩证关系,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基本认知规律具体体现在以传统的讲练式、演示式、灌输式等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课堂组织松散,管理乏力,预定的目标难以达到。4)评价方式片面。不能全面地对学生的知识度、技能度、创造度、合作度和延伸度等方面进行评价,难以准确判断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三维目标”的要求难以评价,难以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2.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关于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又称之为“学校本位课程”、“学校取向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它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说,校本课程就是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外部环境和本校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关于校本课程开发问题,笔者认同的见解是:校本课程开发应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学校应采取民主原则和开放手段,由教师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编制、组织实施和评价。
  (2)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需要校本化开发
  “课程的校本化开发”是指将已形成的课程(本文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具有校本特色的延续、重组和构建,并赋予新的思想内涵和文化特色,以达到符合校本的要求。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已有成形的体系,有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体系,但是,这也是造成高中信息技术生命力缺失的原因之一。我国地域辽阔,文化多元,背景复杂,统一编写的教材是难以满足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取向学生的需求的。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又属于“技术”范围,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更偏重于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更偏重于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更偏重于学生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偏重于让学生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1]。
  针对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校本化开发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确立方向,以不同的价值取向取舍内容,以不同的文化背景建构课堂,以多元的方式评价教学,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目前重庆市的普通高中选用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主要有四个版本,各有特色。但是,由于特殊的原因,不少地区教材的选定权不在学科教师,而在管理部门,这种现象更加催生了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的需求。
  二、STS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校本化开发
  要比较有效地解决或缓解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面临的问题,应该跳出信息技术课程的“技术”圈子,将课程和教学融入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地域环境、社会环境和历史环境中,对单纯的技术课程进行改造,让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变得生动、形象并具有活力。这种需求正符合STS教育所倡导的思想。
  1.STS教育的发展概述
  STS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诞生的一门新兴的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规律及其应用。它的出现标志着科学技术研究的新阶段,是人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后果进行深刻哲学反思的产物。
  2002年,我国有学者提出STS教育应致力于全面、系统和整体地展现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2],这是第一次把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进行系统的研究,因而有人把STS定义为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交叉学科。它研究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和社会其他子系统如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文网址:http://www.wzdh123.cn/show.asp?id=841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