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题研究 > 研究成果 > 正文

谈信息技术应用与农村中学生身心发展培育的融合

作者: 来源: 日期:2022/1/7 8:40:49 人气:31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谈信息化教学应用与农村中学生身心发展培育的融合

萍乡市湘东区腊市中学  杨 毫

【摘要】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身心发展是学生六大核心素养所纳含的一个方面。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供了更全面、有效的方法方式,尤其是对农村地区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起色。

【关键词】信息技术 身心发展 感恩  情感激化 个性发展

因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性、农村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相比城镇学校,部分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差,身心发展得不到健康的保障。从事近20年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中发现,素质低下的农村中学生身心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偏激、内向孤僻、缺乏感恩的思想观;二是不爱劳动、痴迷网游,没有正确的学习观;三是视野狭窄、不思进取,缺失良好的价值观。而这些因素严重的影响和阻碍着学生健康向上的培育和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国家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举措的实施,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得到了有利的改善,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硬软件设施得到了普及,促使了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开展和推进。信息化应用教学不仅应用于单纯的学科教学,在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个性的发展方面也起着重要、高效的作用。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应用教学的实践探索,将信息化教学应用与农村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培育有机融合,创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四个要素,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多种可能,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情感培育提供健康有力的保障。“融合培育”模式下农村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效、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建立比例明显提高,相比传统培育模式有着见效高、速度快、比例大的特点。主要从农村学生亲情感恩、情感激化、个性发展三个方面建立融合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条件(硬件、软件、网络、平台等)开发农村学生身心发展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集中式、个别式的教学培育。

“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使教育进入了全面建设,传统与创新,线上与线下开始融合阶段。“十三五”期间学校将真正利用信息技术重塑教育结构、创新教育生态、创新教与学的方式。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也是成长过程中的叛逆期,部分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表现对自己的父母亲无法沟通,对他们的所做所为不理解,甚至表现憎恨。而这种现象在农村家庭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家长是很难甚至无法处理的,归根结底还是环境因素,所以创设情景更改学生的感恩教育环境是关键。

以 “网络学习人人通”平台为依托,创建新型交流交互空间,是融合农村中学生身心发展培育的有利条件。“网络学习人人通”平台拥有教师、家长、学生注册个人空间;是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等多个主体之间的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等活动的载体;使学生学习空间更加强调个性化,同时强调不同的主体的空间内容应该适应主体的特征能够鼓励学习者之间进行交互,不同于QQ、微信、电话等通讯方式的单调性和传统性。家长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记录和学习作品的分享、关注、评价,提高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增进学生、家长在情感交流,促进学生思想意识的转变、感恩意识的深化。同时通过教师的大量搜集、有效整理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结合学生个体的实际,补充、开发必要的资源,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平台的运用、构建和完善的过程中来,让学生的成长时空得到无限制的拓宽。

以“家长工作素材”为背景,开发亲情感恩培育资源,是融合农村中学生身心发展培育的必要手段。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学生数的三分之一,经过调查大部分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亲在外具体从事什么工作并不知情,知情的也很少目睹过其父母亲工作情景。教师利用家长提供的工作情境图片、视频和寄语等素材开发制作微视频或PPT,以集体或个人单独培养教育的方式展示。学生在不其意的情境下看到自己父母亲所处的环境,听到他们的鼓励情感激化推进到高潮。通过课后调查,大部分学生表示,此刻从小至今父母的关爱呵护一幕一幕的呈现在自己眼前。学生通过这种培养教育成长迅速,懂得真正感恩是一种责任意识、是自立及自尊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以校园生活建档为载体,制作电子相册开展情感激化活动,是融合农村中学生身心发展培育的有效途径。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成长速度快,思想感情变化异常,情绪稳定性差,部分学生个人抑制能力不强,导致学生群体之间团结性不高,个人主义大于集体观念。在学生成长教育中教师以学期为单位,以相片、视频的方式记录班级学生每学期的成长过程,配以相应的文字、名言、背景音乐制作班级电子相册(或视频),利用期末班会的时间小结学期班级学习生活。这种途径让学生回顾感受一个学期自己在集体环境下成长的过程,看到并理解自己的过失,有效地激化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观,为一个班集体创造一个奋发向上、团结进取、温暖和谐的氛围。在学生情感思想上起到了一定的唤醒作用,正如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以校本课程为契机,将课程活动信息化,是融合农村中学生身心发展培育的有力举措。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了舞台,信息技术介入学生个性发展,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培育模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向交流的机会,保证了个性化教育信息实时的传递、处理、使用,为教育个性化从理想变为现实提供了保障。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近年,通过对校本课程《“海量阅读”实践活动设计与案例》的实施,在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塑造品格等方面有不代替的作用。校本课程充分挖掘本地的乡土人物、乡土文化,让学生了解当地历史和传统文化,以求裨益于自身美德的形成。课程活动信息化上主要开发专题活动PPT教学课件、活动背景视频、学生摄影作品等,栩栩如生地向学生传输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在个性发展环境中所面对的不只是语言、文本信息,而这种融合模式给学生创造集多感官通道信息于一体的媒体信息,由传统的线性培育转变为非线性的资源型培育。

信息化教学是作为一种手段参与到学生健康成长的融合中,能否行之有效的产生有意义的结果,关键还在于我们对教育规律的研究,对教育活动各要素的正确认识,以及我们自身素质的提高。我们要正确认识信息化教学的内涵、发挥信息化教学在现代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与地位,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们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认清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考虑教育教学效果,适时适度信息化,防止信息不足或过载,作品的开发与制作留有余地,以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健康成长,从而实现学生培育模式的创新。

总之,从推进农村学生核心素养中身心发展的角度来说,转变培育方式,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方式及其相应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思想意识和正确价值观学习观意识,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是信息化应用教学与农村中学生身心发展培育融合的主要目标。在农村地区现代教育中信息化教学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因此对信息化教育教学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也是学生个性化发展及培养"创新"精神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在线讯 2016第12期

[2].中国教育信息化网(www.ict.edu.cn):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实施方案》

[3].艾伦、徐力、姚玉琴;教学信息与测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1~2


    本文网址:http://www.wzdh123.cn/show.asp?id=3147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