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校本课程 > 正文

信息技术类校本课程开发的四个问题

作者: 来源: 日期:2018/8/9 16:46:20 人气:52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信息技术类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理清四个问题:1.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回答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2.经过需求评估、确定培养目标和组织实施这三步来回答开设校本课程的流程是什么;3.基于校本课程的层次论来解决开设什么样的课程的问题;4.利用计算机教学评估系统来实现监管校本课程的质量。 
  从校本课程的概念来看:它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从学校自身条件出发,开设学校本位的课程,由教师自己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的一种课程开设方式,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效结合形成三级课程体系。曾经对开课教师做过这样一个访问,你为什么开设你的课程?答案多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有这方面的特长、高考中的难题常涉及这类知识、学校要求开设这个课,等等。基于这样的原因开设的校本课程只能是“从教师角度出发的课程”。甚至有的学校是全校所有学生学习同一门校本课程,完全抹煞了学生的兴趣差异,这就变成“校长本位课程”了。 
  校本课程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求知需求、兴趣爱好,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因此,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建设首先必须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评估。为此,笔者曾与华东师大课程专家合作设计了6套问卷,采用其中的2套进行分析。学生最关注的领域是:创新能力,63.1%;特长爱好,59.5%;学会交往,59.0%;生活技能,57.3%;耐挫心理素质,40.2%;团队领导,37.9%。我们开设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必须与之相适应,找准自己的切入点,满足学生的需求。 
  例如:我们可以开设“动画大学堂”来满足有动画制作特长爱好的学生,开设“广告设计”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这样的调查作为基础,就可以清晰明了地判断,需要开设什么样课程,设定怎样的课程目标,设置哪些教学环节。 
  通过笔者调查发现:有的教师开发的课程是开一年丢一年,不断变更课程的名称;有的教师在没有编写课程纲要的情况下匆忙上阵;有的教师甚至没有教案也可以上校本课程,内容随心所欲。上述现状的原因首先和我们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日新月异有一定的关系,其次也和我们对课程开发的流程认识不够密切相关。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范式,实践中,被广泛认可的开发流程主要如下: 
  第一步:需求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需要,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等。漠视学生需求,拍拍脑袋定课程,我们可以对学生做简单的课程需求分析调查,从而定位学生需求。 
  第二步: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对校本课程作出的价值定位。通过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我们信息技术课程方向一般要对学生技能培养目标和信息素养提升目标作详细说明。 
  第三步:组织与实施。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撰写自己承担课程的《课程纲要》,包括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方法以及课程评价手段等。这是开发的重中之重,只有先建立完善的文档资料,然后才可以有效地、科学地实施课程。对于信息技术而言,很多课程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课程资源库、学生作品库,有了这些资源的支撑,我们才能说开设了一门校本课程,如果再经过两三年的积累和不断改进,我们才可能开发出精品化的校本课程。 
  当我们通过调查学生,采用规范的开发流程成功开设课程后,下一步考虑的应该是从学科的角度出发更好地满足学生对课程的需求。我们可以根据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来分析,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系统化的课程菜单,实现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课程菜单分为两类。一类从学科的角度出发分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五个模块。一类是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出发分为三个层次:技术层次,利用计算机技术或者以计算机的熟练使用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课程,该类课程主要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深度衍生部分;信息素养层次,以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交流和发布为思维主线的课程,主要是信息技术的创新研究;信息与社会层次,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渗透与学生的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当我们的课程体系能够覆盖不同学科门类,又能够兼顾到不用应用层次,我们就实现了从学科的高度来开设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服务。 
  例如某校就为学生提供了如下的信息学科课程菜单,技术应用类:“Flash大学堂”、“电脑硬件维修与组装”、“程序设计一二三”;信息素养类:“创意无限之广告设计”、“机器人总动员”、“校园情景剧编导”;信息与社会层次类:“网络文化”、“众口说文化”。 
  校本课程从课程规划到课程纲要、教材、教案、考查均由教师自己独立完成。怎么样才能有效地监控课堂的教学质量,了解学生从课程中是否得到了提升?这是很多课程管理者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信息技术类校本课程在该问题解决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计算机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来管理。 
  首先我们信息技术类课程主要使用电子作品制作作为学期结束考核手段,所以可以建立校本课程作品平台,要求各个课程将学生作品上传统一到平台,利用该平台审核作品,给出相应等第。课程管理者包括各个开课教师都可以查看所有课程的学生作品及所获得分数等,以公开的评价环境评分,然后公示评价结果,达到监控教学质量的目的。 
  其次,我们为了更好地促进课程开发一般都在学期的最后一次课上对学生进行课程电子问卷调查,包括课堂满意度、课程收获、有哪些开设建议、是否会再次选修等内容。利用ASP技术制作成统一调查网站,从学科组、甚至是学校的角度获取学生所填写信息,从学生视角对课程质量进行监控。 

    本文网址:http://www.wzdh123.cn/show.asp?id=803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