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网络教研 >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7/9 17:09:50 人气:40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

秦亚兰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摘 要:在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研读课标、揣摩教材,针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内容、教与学方式、教学评价三方面的变化,研究和探索了教学策略上的创新举措,从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

当前,高中新课程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高中阶段是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期,这一阶段要让学生把握信息生活,增强信息能力,理解信息文化,在信息技术实践中,在对信息生活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中,实现信息文化的内化。

一、教学内容的变化及对策

以前,计算机教育带有明显的技术色彩,尤其受工具论的影响,要实现信息素养的培养,单纯的技术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在过去的教材中,教学内容侧重于技术层面,似乎是一种计算机操作的培训,但又似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新课程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融入了人文信息、技术理论,使学生在技术的掌握与使用过程中,逐渐领会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不断深化对信息技术文化的认识。

经过研读课标、揣摩教材,得出结论:在突出教材重点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学生生活,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进行教学内容的二次开发、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必修课中“汉字的编码”内容较枯燥,难于理解。笔者发现在进行同一个汉字的某些不同字形的设置时,会出现不正确的变化。如将“我”的宋体字直接设置为东巴文字,屏幕呈现的不是正确的东巴文字“”,而是一个“”,让学生先大胆猜想,再动手探究,然后思考为什么,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原因:汉字的处理过程依次为输入码、内码、输出码,而现在直接由一种输出码到另一种输出码的转换,由于内码不同,就产生出异意的文字,如果内码恰好相同,如“宋体”设为“黑体”,就不会产生异意。这样,不仅进一步挖掘了汉字编码的文化内涵,还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汉字编码。对于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处理,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突破教材,融入教师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并注重融入社会信息、人文信息,设计出独具个性的教学内容。

二、教与学方式的变化及对策

以往信息技术教与学的方式较为简单化,先是教师讲授、演示操作,然后学生练习。即便后来实施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仍然存在忽视学习对象和学习内容的现象,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极为有限。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新的学习方式以“主动、合作、探究”为特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策略一:教师应针对学情,有序而灵活地组织教学,让学生利用各种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感知途径,在集体与个别学习中,在思辨、操作、争论、探究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学习。教与学是互动且不可分割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只有相互适应,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但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及教学内容本身所具有的特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能力固然重要,但让学生无谓而低效地对某些不适合自主探究的技能苦苦探索,还不如教师进行正确、规范的操作示范。例如,必修课“因特网信息的查找”和“文件的下载”这两节课,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讲授各种搜索的技巧,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比由教师讲授时更高,而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讲授中学到一些新知识。再如,必修课“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这一章,内容较理论化且难于理解,可让学生在课前自学,并在上课前一天提交“自修笔记”,笔记的内容不仅仅是对本课内容的提炼,还包括自己的学习感想、欲与教师交流的问题等。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自修笔记”中获得大量的信息,针对性地做好教学设计,同时笔记也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教与学交流的载体。

策略二:课堂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完成一堂课的知识点教学后,需布置一些课堂作业,并规定是否完成作业将直接影响学分的认定,以检验本课的教与学效果,最重要的是以此督促学生认真学习。教师要认真检查每个学生的每次作业,并在每次课前进行小结,提醒没有交作业或做得不完善的学生注意,抽空补交或完善作业。当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确保绝大部分学生能完成作业,否则作业就形同虚设,很难量化学生的这一过程性学习评价。

三、教学评价的变化及对策

这里的教学评价仅包括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评价既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又与整个教学活动相伴随。它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要职责,一方面要对已经完成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情况做出判断,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判断的结果进行反馈,对教学活动给予指导和修正。新课程理念把对人的关注放到了首位,强调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将对学生的评价从过去单一的量性评价向量性、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即实施以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而终结性评价是从过去至今教育教学实践领域中应用都较广的评价方法,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策略一:学生是否配合完成教师的教学设计,除了教学设计本身的问题外,还需要设置一些具体的评价标准和奖励机制,作为学生学分认定的必要依据。例如,布置课堂作业,并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评价标准,如存盘的路径和文件名是否正确、是否有创意、设计是否合理等。再如,设置一些课堂表现评价标准,如课堂上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是否热心帮助他人、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等等。对于过程性评价,大部分教师要面对数百名学生,要做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需要教师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策略二:在设置过程性评价的评价内容时要把握好一个原则:在以反映学生本课学习状态为目标的基础上,所设计的评价内容能简则简,操作方法如果能实现智能化的计算机管理则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否则,不仅加重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而且会使所记录的资料失去其更大的价值。例如,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记录学生的考勤情况、作业是否上交;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的举手功能记录较快完成作业的学生学号等。通过引入这些快捷且智能化的评价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地管理学生的学习,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过程性评价,仍是教师的一项繁重的工作,尤其每周要批阅数百名学生的作业并做好电子档案记录。据了解,用新技术支持教学(过程)的设计、互动分析与评价,进而支持教师及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教师的生产力,这已成为一个重要趋势。教学设计自动化技术、教学互动分析技术、教学自动测评技术与教育系统仿真技术这四个关键技术,一直是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

策略三:每学期可设一次总结性评价的考核,内容及形式视教学内容而定,可以是考查综合应用能力的作品设计,也可以是笔试与操作相结合的形式。不论采用何种考核方式,最好在课堂上完成。笔试时全年级统一时间考核,以杜绝作弊的情况发生,并培养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收集信息、归类整理信息的习惯。

四、其他应重视的问题

毋庸置疑,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次学习,对学生而言是莫大的激励,而对于教师,无形中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往后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仍存在着一种偏重认知、忽视情感的教育倾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其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虚拟现实技术,在教材处理时采取角色扮演、巧妙提问等方式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其二,开展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在协作学习中,教师可以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与学生共同协调学习和工作,使教与学在和谐的共同合作的环境中完成,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其三,建立网上社区。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校园网站,建立网上交流和学习的空间,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寻求高效的交流手段,激发不同背景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社区成员情感交流和完美人性的培养。另外,信息技术教师不能以任务繁重为由,忽略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应多参加科研活动,培养严谨、科学的作风和优秀的科学素养;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自觉地树立现代教育的信息观,自觉地将各种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应用于教学工作中;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不断提升和完善个人品质。

参考文献:

[1]徐福荫.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

[2]张东.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所见[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4).


    本文网址:http://www.wzdh123.cn/show.asp?id=1832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