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网络教研 > 正文

浅谈沪科版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的优缺点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7/9 17:03:58 人气:301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浅谈沪科版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的优缺点

杨景琴

(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冲击下,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信息素养已然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和实施也备受关注。自2003年颁布《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至今,我国普遍使用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有五套(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和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这五套高中信息技术教材都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由发达地区组织编写的,教材采用了主题引导、方法分析、过程规划的形式,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空缺,给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留有较大空间。

关键词: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优缺点

沪科版信息技术基础是在我国“一标多本”教材政策下,通过教育部审定的五套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的一套。此版教材编写比较传统,是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的内容体系组织的。教材内容和栏目的难度都不高,因而教师很容易操作,学生也较易掌握。栏目种类偏少、难度也不大,所以对信息设备的要求也不高。虽然,此版教材的定位是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使用,这也是教育部门选择教材的一个依据,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教材有其优点,也存在问题。

一、沪科版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的优点

1.教材结构合理,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四个主题

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基础”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必修模块是学生初中学习到高中学习的一个过渡,是五个选修模块的基础,学生通过学习必修模块,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因此,建议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编写分四个主题进行,即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技术与社会,而沪科版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五个章节(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内容正好与此相对应。

2.教材内容难度适中,适合高中生的学情

高一是学生由初中到高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初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以模仿操作为主,很少有概念的介绍和理解,主要是对具体案例的完成和理解,很少上升到概念、方法的总结。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应该上一个台阶,教材内容应该体现系统性,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结合。沪科版信息技术基础教材概念解释清楚,层次分明,学生读起来容易理解。

二、沪科版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存在的问题

1.教学案例陈旧,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案例陈旧是沪科版信息技术基础教材最突出的问题,教材是十几年前出版的,十几年后的学生早就不符合以前的预设了。多数教学案例过于简单,截图演示也过于啰嗦,不利于高中生对方法的总结与思考,也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看着满满的案例展示,但却不能使用,导致教材内容空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材的参考价值也不高。特别是教学能力基础较差的教师会感到对教材的使用无所适从,讲教材上的案例,学生不喜欢,如果不用教材案例,又不知道讲什么案例合适。

2.部分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或复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上教学案例的演示过于简单,对于已经有初中基础的高一学生来说大部分是重复的,而且缺乏方法的总结。还有些内容过于复杂,很多比较困难的内容都会放在“学习支持资源”里面,而且只讲知识点,没有案例分析,讲解也不够详细。如信息的数字化与二进制,只是讲了信息在计算机中以二进制形式存储,二进制只有“0”和“1”两个符号,却没有讲什么是二进制,与学生所熟知的十进制有所区别与联系。像信息的数字化与二进制这样的知识点,高中生是很有必要学习的,不应该只是在“学习支持资源”里面提及,而应该作为教材的章节内容,列为教学重点。

3.教材附带教学资源利用率低,不能帮助教师“教”和学生“学”

沪科版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目前主要的附带教学资源是教学参考书和光盘。由于课程课时设置严重不足,导致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安排与现实不符,教学内容的取舍也不一致,教学参考书形同虚设,参考价值不高。教材附带光盘主要是教材上教学案例的截图和部分课后练习题,并没有完整的案例展示,也没有教学素材,教学过程中几乎用不上。

参考文献:

[1]盛龙.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3.

[2]刘娟娟.五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新课标教材的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本文网址:http://www.wzdh123.cn/show.asp?id=1819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