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网络教研 > 正文

紧紧把握信息科学发展趋势,夯实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7/9 16:51:03 人气:90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紧紧把握信息科学发展趋势,夯实学科核心素养
                              ——解析2017新修订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

□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徐 强

一、新课标的理念与框架结构

纵观整个课标,由“前言”“目录”、正文和附录四部分组成。

“前言”着重介绍了启动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指导思想、原则、主要内容和变化。通常情况下,对于“前言”的理解往往会被忽略。但是,如果注意新旧课标的比较的话,就可以发现,“前言”是新课标中出现的“新事物”。如果不认真研读,就很难理解在具体学科课程标准中出现的内容。比如,在新课标中,已经没有“领域”这一概念,只有“学科”;比如,所有学科均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之下提炼出各自的“学科核心素养”;比如,要求每个学科都要提出自己“学业质量标准”。

正文是新课标具体的学科内容,对于“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均有明确规定和表述。

附录则是对新课标中最关键的 “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不同层级的划分,并给出了实施“项目学习”的一个具体范例。

二、新课标的课程结构与内容

对于初次学习新课标的老师来说,最大的困惑应该就是来自课程结构的变化。为了方便表述,特将新旧课标的课程结构进行对比,分别如图1和图2:

图1 2003年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结构

图2 2017年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结构

按照旧课标的设计意图,“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的作用之一,就是要解决因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不规范带来的为数不少的高一学生 “零起点”问题,其内容大体上可以视为五个选修模块内容的基础部分与日常大众化信息技术应用的结合。

但是新课标的设计起点则是认为“零起点”问题已经得到较好的解决,其学科内容设计依据为“参照国际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发展特征”。因而,相对于旧课标,新课标所规定的课程内容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主要的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

1.模块结构与学分的变化。旧课标模块结构是“1+5”,即一个必修模块,五个选修模块。必修学分为4分,满足高中毕业要求的教学内容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的1个。

新课标模块结构为“2+6+2”,即两个必修模块,六个选择性必修模块,两个选修模块。必修学分为3分,满足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要求的教学内容为两个必修模块。

新课标模块结构明显多于旧课标,其专业性也显著提升。但是满足最低学业水平要求的学分却减少了1分。

2.模块设计思路与内容的变化。旧课标模块内容的设计主要是按照信息加工的类别将学科知识与技能划分为几大类:编程类信息处理与加工、多媒体类信息处理与加工、网络原理与网页信息类处理与加工、数据库类信息处理与加工、信息的智能处理与加工。在处理与加工的过程中,使得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形成相应的意识与态度等。

新课标则几乎完全颠覆了这样的设计思路,如前所述,主要是“参照国际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发展特征”。由此,就可以看到,近些年随着网络技术、大容量存储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分布式计算而兴起并飞速发展的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应用设计、开源硬件等,都出现在课程模块中,而且都是以单独的模块形式出现。这样,就改变了以往以被加工的信息的属性设置模块的做法,而是以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为载体,指向最终的问题解决。同一个模块内容中所体现出来的丰富性、多样性相对而言就更明显一些。

三、新课标的特色

课标研制专家团队“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置课程结构与内容”“参照国际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发展特征”,经过近四年的研制而形成了新课标。在延续了旧课标提出的“信息素养”为学科课程目标的基础上,体现了一系列的特色:

1.提炼学科核心素养。如前所述,学科核心素养是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总框架之下,各个学科提出的基于学科课程价值、具有学科特色的学科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所有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即达成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新课标提出了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分别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其具体含义新课标中均有明确的描述,并且为每个素养内涵划分了四个层次,指导教学实践。

2.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在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标准完全是“新事物”。在课标中同时提出学业质量标准,可以尽量做到“如何教学”和“如何评价”的统一,而不是传统做法中的“教考分离”“以考定教”,弱化“教学考试两张皮”的现象。

学业质量标准分为“1-4”四个层级,而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被划分为“预备级”“水平1”“水平2”“水平3”,其对应关系比较明显。质量标准的四个层级具有明显的阶梯式递进关系,其情景的复杂程度、问题的综合性、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深度与广度都有明确的区分,可以较好地指导教学。

同时,新课标在“课程内容”部分,除了“内容要求”“教学提示”之外,还单独增加了“学业要求”,这对于教师理解内容要求很有帮助,整体的可读性也更好。

3.提出了新的教学方式。旧课标在教学实施意见中重点提出了使用“任务驱动”教学,在这一次修订过程中,其他学科大都采用了“任务驱动”这一形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但是,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我们学科又一次走在了其他学科的前列,提出“把握项目学习本质,以项目整合课堂教学”,倡导采用“项目学习”形式来开展教学。

项目最基本的含义是 “事物按性质分成的类别”,但是“项目学习”中的项目,更多的是体现工程技术领域中的项目的含义,具有“目标特定”“要素多元”“过程受限”等多个特性。项目学习其实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过程中设计方案、学习新知、实践探索等,以高度的基于真实情景为背景展开学习。在新课程方案提倡所有学科都基于真实情景的教学的背景下,这样的学习方式更能体现出信息技术的特点。

4.突显了“数据”在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发展大致是经历了单机时代——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三个大的阶段。马云曾经指出:在信息社会里,数据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目前的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核心地位应该是取得了全社会的共识。

新课标很好地顺应了时代的特征,突出了数据作为当代及未来社会最核心要素之一的重要地位。所以,必修模块之一就是“数据与计算”,而另一个必修模块“信息系统与社会”也毫无疑问将指向“数据”。

由以上三个方面不难看出,新课标由于搭建了包含设计高起点、紧随学科发展趋势、提炼特色鲜明的学科核心素养等诸多因素在内的大框架,其最终形式与内容已经焕然一新,体现了信息科学的前沿内容,突出了“数据”这一信息技术核心要素。新课标的颁布,一定会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与学科教学带来新气象!

(作者简介:徐强,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课程部副主任,海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员)


    本文网址:http://www.wzdh123.cn/show.asp?id=1807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