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网络教研 > 正文

实现“人人通”的“网络学习空间”是什么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3/14 9:29:53 人气:175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实现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是什么

谢泉峰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摘要:实现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特指某一类学习空间。要理解实现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是什么,可以回归概念的原型,即通过湖南省职业教育系统在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作中所依托的世界大学城空间来分析。该文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所具有的特点,得出网络学习空间具有五个特征:采用实名制度、账号终身使用、空间人人拥有、资源创新运用、组织功能强大。它是基于开放式的云计算架构,由企业专门为学习设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个人可终身使用的实名制网络虚拟空间。该空间依托云平台汇聚海量优质资源,可满足各类交流互动需要,以实现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并实现学习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与一般网络学习空间的不同在于,它是实名开放共享、技术深度融合、拥有智能管理、支持模式创新的空间。

关键词:三通两平台;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世界大学城

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完成三通工程”(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被列入主要任务[1],它凸显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然而,清华大学蒋东兴发现,这里的三通与之前的校校通”“班班通并非是完全一致的概念[2],江苏师范大学杨现民等认为即便是网络学习空间的内涵,目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践领域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3]。俞敏洪也提到,对于什么是网络学习空间,各地存在着大量的疑问[4]三通工程中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究竟是什么?其中提到的网络学习空间又是指怎样的空间?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一、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源起

我国提出三通工程”“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较早的是国家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督导、湖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王键[5],出自湖南省职教系统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进行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实践总结。

()实践探索

20103月,湖南省教育厅职教管理部门通过调研,决定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推动湖南省职教信息化工作[6]。在省教育厅的倡导下,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先后与世界大学城合作,为每一位师生配发教学实名制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实践,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常务副校长刘洪宇发现学校师生交互呈爆发式增长,世界大学城空间在校内实现人人通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7],校长刘晓发出用空间上课将是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8]的感叹。在这一阶段,湖南省多所职业院校在实践探索中感知到,师生人人拥有世界大学城空间能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重大影响。

()概念形成

世界大学城空间只能以机构的名义注册和购买,注册后给师生及相关人员分配账号和密码,注册采用实名制。虞鑫等人的研究表明,实名制将使学生考虑个人言论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而更加理性、现实的表达意见[31]。它可使消息来源更可靠,引导用户自律意识,干预和限制不法分子恶意行为[32]。空间要真正实现人人通,需要以实名制度作为的基础。类似于QQ空间等虚拟空间虽然可以做到人人有,但无法满足大规模人员实名的教学要求,因而不能归为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世界大学城空间的这一特点也在刘延东副总理的讲话中被强调,她特别提及建立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足以说明该特点的重要性。

()国家战略

20123月,在考察过湖南省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后,教育部领导认为湖南经验值得全国推广[12]。在528的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要求其他省份同志去湖南学习借鉴,同时提出三通工程要作为教育信息化十二五核心目标[13]三通工程等概念被广为人知。95,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在讲话中提出,要把三通两平台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标志工程。随后,全国各地的三通工程建设工作起步,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二、关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研究分析

自从三通两平台特别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确立为国家战略以后,学术界讨论非常热烈。主要研究基本围绕两条主线展开:

一是对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体系、框架、模型、规划、构建的理论研究。如祝智庭等对个人学习空间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所起作用[14]的研究和对面向人人通的学生个人学习空间及其信息模型[15]的研究,黄利华等对班班通背景下班级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的研究[16],武峥等基于云架构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体系研究[17],毕家娟等关于联通主义视角下的个人学习空间构建[18]的研究,张子石等关于网络学习空间平台的规划与设计[19]的研究,张世民等对云架构模式下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体系探析[20]等。

二是对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实践研究。如杨玉宝等对泛在学习视角下网络学习空间创新应用模式的研究[21],吴忠良等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2]的探索,唐烨伟等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23],谢幼如等关于网络学习空间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效果研究[24],梁云真等关于网络学习空间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效果研究[25]等。

上述研究在谈到网络学习空间时,其概念含义却并非一致。对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中的网络学习空间是怎样的空间?学术界存在多种界定[26]。杨现民等人将网络学习空间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27]。胡永斌等人则将之分为教学资源型、直播教学型、学习社区型、角色扮演型、课程服务型五类[28]。在有的研究中,QQ空间[29]“QQ空间+360云盘[30]等也视为网络学习空间。那么,它们是否都属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中的网络学习空间呢?

20114月,王键在湖南省社科院作报告时,谈到湖南省依托世界大学城职教新干线网站学习云平台,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提出教育信息化历经校校通”“班班通两个阶段,未来应该人人拥有一个学习空间[9]11月,王键作了主题为校校有平台,人人有空间,云计算助推职业教育深刻变革的报告[10]三通两平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等思想在报告中体现出来。20123月,王键在湖南岳阳进一步提出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11],它被简称为三通工程

三、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的特点——以世界大学城空间为例

世界大学城空间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采用实名制度

20166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空间要能够进行学籍管理,能够用它进行家校互动”“网络研修,可以进行网络选修课,家长也可以用它与学校和教师便捷沟通、互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践经历都能够在空间里呈现,它能对学生日常学习进行大数据采集和分析等,这些空间功能的描述表明: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是特指某一类学习空间。既然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原型之一是世界大学城空间,我们可以它为例,分析网络学习空间应具有的特点。

()账号终身使用

世界大学城空间可以供用户终身使用。在校期间,由学校统一缴费,学生毕业离校,其空间仍然属于该校校友会平台之下,个人缴费后还可以操作。未缴费的个人空间虽然不能登录,但所有未被本人设限的信息依旧面向用户公开,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查阅。所以,它不仅仅是支持网络教学的平台,个人学习和成长的全过程在这个空间上都可以记录和呈现出来,成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本人,都可以据此进行短时期或长时段的数据挖掘、统计分析和行动研究,从而使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

()空间人人拥有

世界大学城空间是一个人人可拥有的独立空间。拥有是说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唯一账号,支持本人建立、收集、管理和运用各类资源,它不是通常意义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等构建支持学习发生的虚拟空间[33],用户是在利用空间记录”“分析管理学习,而不是简单的参与学习;这里的人人也不局限于师生群体,学校的管理人员、企业的行业专家、学生的家长等涉及到教育教学相关的各方人士都在内,所以,这个拥有众多网络学习空间的平台等同于一个数字化虚拟社区。由于每个人都具有相同的空间网友身份,这个数字社区的结构是扁平的。师生建设相同的空间,改变了过去固化的师生不平等关系,师师之间、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会出现基于网友角色的竞争,教师和学生的个人影响力也就不再基于身份,而是基于能力。在学习与交流中,他们还能相互启发、彼此促进,师生平等成为现实,颠覆传统的的关系,这就是师生拥有获取信息的平等地位”“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出现全面互动[34]。此时已不再附着于身份之上,而成为纯粹的行为。

()资源创新运用

世界大学城空间整合多方面的优质资源,其中既包含了国际国内的现有优质教育资源,也汇聚了空间居民自主创建的资源,这些资源都在随着用户的使用而不断更新。由于运用了云计算服务技术,通过鼓励人人参与资源建设,使空间内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基于大数据构建的生成性资源成为了具有生命力的流动智慧,它体现了应用知识管理来指导教育资源建设的思路。在网络资源大量汇聚的基础上,它可以通过超链接,以立体表格教案[35]形式加以整合运用,解决网络资源碎片化、零散化的问题。它还通过交流互动,实现资源共生,一些非预期的、再生的、内源性的、现实性的生成性资源在空间中留存下来,成为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教师实现智慧管理和智慧教学。

()组织功能强大

世界大学城空间汇集了播客、博客、在线模拟测试等多个功能完善的模块,它具有网络远程教学、网络远程办公、网络即时通讯、社区交友服务等功能,资源的发布、推送、分享、交流非常便利。世界大学城还是一个开源平台,可和微博、微信、QQ等工具配合使用,学校管理后台还可对该校用户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管控。由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超链接建立自己个人的课程墙,用户可以安排自己的学习课程和学习方式。大量功能模块的存在,使每一位用户都可以在这个空间上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学习者可依照自己的兴趣和认知策略对其个人空间进行自主设计。刘洪宇在向美国费里斯州立大学(Ferris State Univeristy)的教授们介绍世界大学城空间时,其功能之广,让这些美国的教授们都感到震撼,认为基于空间进行教学是在做一件世界上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事情[36]

基于上述特点的网络学习空间已经不同于传统概念里提到的网络空间,它的智能化更高,功能性更强,与教育教学结合更紧密,因而成为推动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引擎,被视作下阶段的核心目标和标志工程。

四、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概念及核心内涵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并非给每一个在校师生配发一个空间账号就算完成任务,它指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而这个空间要满足实名注册、个人可终身使用、大范围内的人群都拥有、资源能够共建共生共享、组织功能强大等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互联互通,解决信息孤岛等问题。这样的空间很难由各个学校或某个区域部门单独开发设计,多由具有一定实力的运营商来完成,这就是《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所说的积极利用市场机制”“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持续有效的供给模式。

据此,我们可以将满足人人通要求的网络学习空间定义为:基于开放式的云计算架构,由企业专门为学习设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个人可终身使用的实名制网络虚拟空间。该空间依托云平台汇聚海量优质资源,可满足各类交流互动需要,以实现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并实现学习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实现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与一般网络空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在多个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

它是实名开放共享的空间。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不仅意味着人人拥有网络学习空间,它还意味着在实名制的条件下,更安全、更便捷的沟通、互动与交流。这里的实名是开放和共享的保障,而开放和共享不仅指向各类人员(如教师、学生、学校管理人员、家长、行业专家、空间好友等),也指向各类资源(如视频、教案、讲义、习题等预设资源和协商、会话、沟通、交流等生成性资源),还指向教学的其它要素(如学习的时间、地点、形式等),所以它是基于学习者设计的空间。

它是技术深度融合的空间。当学生拥有与教师相同的网络学习空间时,它不可避免地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于是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组织都将以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为中心。在扁平化的管理之下,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效率不再受限于信息技术处理能力,而取决于内部管理结构和事务处理流程是否优化,这就是信息技术全面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的教育云实现家校互联、资源互通、师生互动、生生互助,从而营造了全新的教育环境,它推动学习型社会的产生[37]

它是拥有智能管理的空间。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拥有海量用户,这将使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管理得以实现。依托集成教育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技术,可持续采集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数据,在智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个性化、有针对性地学习建议。大数据分析能使学习行为记录走向精细化,它可描述不同用户使用学习资源的过程细节。这既可以用于精准分析学习资源质量,优化资源设计与开发;又可以帮助学生以此对自己某段时期的学习进行分析,实现适应性学习和自我导向学习[38]

它是支持模式创新的空间。由于现实生活中师生角色在空间上转变成为空间网友角色,师生关系也随之出现根本性变化,教师将成为获取资源领航者、自主学习辅导者、解构重构指引者、课程文化营造者和探讨交流推动者,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资源不再限于传统的课本、教案,变为由教师、学生、行业专家等共建的信息资源库中攫取,各种教学媒体也不再是传统教学条件下教师施教的工具,它也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从而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五、结语

在大多数研究中,对于网络空间人人通的解读不是从字面含义上来分析,就是从文件话语中去分析,再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理解。理解的分歧会导致各地在建设中难以统筹规划,这对于推动三通工程建设工作显然是不利的。本文通过梳理三通工程、特别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等概念的形成过程,分析网络学习空间的原型,以此来解读网络学习空间的概念内涵,给出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定义。虽然笔者也要强调,网络学习空间并非单指世界大学城空间,世界大学城空间也有许多待改进之处,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之所以被重视,得到大力宣传,是因为湖南省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进行了成功实践,所以这里的网络学习空间绝非指广义上的空间概念,而是特指某一类学习空间。对它的准确理解,有助于推动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三通工程任务的完成,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构建起未来新型的学习型社会。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edu.cn/xxh/focus/zc/201606/t20160621_1417428.shtml,2016-06-21.

[2][5] 蒋东兴.如何理解三通两平台的内涵[DB/OL]. http://www.fjshjy.net/xxgk/jydt/sjzg/201306/t20130620_163689.htm,2013-06-20.

[3][27] 杨现民等. 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内涵、阶段与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6,(4):30-36.

[4] 俞敏洪.真正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N].中国教育报, 2015-03-10(010).

[6] 世界大学城应用服务中心.湖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EB/OL]. http://www.worlduc.com/e/blog.aspx?bid=54195,2010-03-14.

[7] 刘洪宇.空间革命——高职院校开放发展的新起点[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8(1):8-14.

[8] 刘晓.基于云计算的互联网教学空间的运用及其对教育教学的革命性影响[R].北京:在北京大学2012年新年教育论坛,2011-12-24.

[9] 王键.“教育信息化四化两型建设中的基础战略[DB/OL].http://www.worlduc.com/blog2012.aspx?bid=321315,2011-04-12.

[10] 王键.校校有平台,人人有空间,云计算助推职业教育深刻变革[DB/OL].http://www.worlduc.com/blog2012.aspx?bid=2344192,2011-11-21.

[11] 王键.以信息化带动职教现代化,加速教育教学深刻变革[DB/OL].http://www.worlduc.com/blog2012.aspx?bid=4867214,2012-03-28.

[12] 姚学文.杜占元来我省调研教育信息化,湖南经验值得全国推广[N].湖南日报,2012-03-21(002).

[13] 杜占元.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ict.edu.cn/news/n2/n20120713_2266.shtml,2012-07-13.

[14] 祝智庭,管珏琪,刘俊. 个人学习空间:数字学习环境设计新焦点[J].中国电化教育,2013,(3):1-6.

[15] 祝智庭,郁晓华等.面向人人通的学生个人学习空间及其信息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15,(8):1-9.

[16] 黄利华,周益发,陈学军.班班通背景下班级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4,(3):86-90.

[17] 武峥,郝文清.基于云架构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体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3):65-68.

[18] 毕家娟,杨现民. 联通主义视角下的个人学习空间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4,(8):48-54.

[19] 张子石,金义富,吴涛.网络学习空间平台的规划与设计——以未来教育空间站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4):47-53.

[20] 张世民,徐和祥等.云架构模式下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体系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30-39.

[21] 杨玉宝,吴利红.泛在学习视角下网络学习空间的创新应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6,(7):29-35.

[22] 吴忠良.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4,(4):121-126.

[23] 唐烨伟,樊雅琴等.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7):49-54.

[24] 谢幼如等.网络学习空间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34-40.

[25] 梁云真,赵呈领等.网络学习空间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7):22-28.

[26] 李玉斌,王月瑶等.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6):100-106.

[28] 胡永斌,黄如民,刘东英.网络学习空间的分类:框架与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6,(4):37-42.

[29] 徐点.学生个人学习空间的应用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5.

[30] 张瑞杰.中小学教师网络空间建设实践及推进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31] 虞鑫,王义鹏.社会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公开意见表达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10):97-104.

[32] 马永春.论微博的弊端及规制——实名制下微博使用的积极意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167-170.

[33] 贺斌,薛耀锋.网络学习空间的建构——教育信息化思维与实践的变革[J].开放教育研究,2013,(4):84-95.

[34] 刘延东.把握机遇,加快推进,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11/144240.html, 2012-09-05.

[35] 谢泉峰.立体表格教案——一种整合碎片资源的电子教案新形式[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83-86.

[36] 刘洪宇.互联网空间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3-4.

[37] 杨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4,(3):88-95.

[38] 杨现民,唐斯斯,李冀红.发展教育大数据:内涵、价值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50-61.


    本文网址:http://www.wzdh123.cn/show.asp?id=1441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