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网络教研 > 正文

探寻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作者: 来源: 日期:2020/5/30 22:21:48 人气:62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探寻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吉林省农安县红旗小学 刘晓婧 赵永华

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包括理念支撑、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多种因素,其中师资力量关乎着学校的发展和兴衰。近年来,我校立足当下,理性分析自身的长处和短板,放眼未来,不断探寻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力求师资力量不断地成长与壮大,从而助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以书为伴,为教师专业发展积蓄能量

我们一直有一种美好的愿景,让读书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好文章大家读”这种共享式读书我们已经坚持了很多年。同时我们一直引导教师读好以下几种书:读好有字的书,包括教材、教参、课标,以及继续教育必读书目和有关教育智慧的书。为了督促教师读好有字的书,我们将各年级学科教材的整体说明、指导意见、课程的核心理念等以版块的形式呈现于各教研室,让教师抬头可见、熟记于心。读好无字的书,我们不但引领教师向专家学习,而且还给教师之间交流学习创造机会。每周三例会学校见缝插针安排一位班主任做简短的经验交流和案例分析,同时也有一位校级领导对教师的交流和分析加以点评。看似简短的交流和点评,看似简单的培训和指导,却因为坚持,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每次点点的收获和细微的改变给教师带来的却是质的变化。读好实践的书。教师要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做到学以致用,校本研修就是读实践书最好的平台。读好学生这本“小人书”。我们倡导教师欣赏每一个学生,更关注那些需要关爱的潜能生。要求教师修炼农民育秧苗的情怀,运用了期待效应的原理,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能。读好家庭和社会的“百科全书”。我们以县图书馆为社会活动基地,开展“小手牵大手、家校联合”读书活动。利用“启蒙听听”网络平台开展全员性的亲子读书活动。活动的开展最好地诠释了“家长只有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二、分层培养,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让“新教师站上讲台,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让骨干教师站好讲台”是我们分层培养的目标导向,为此我们悉心分析,精心谋划。

根据木桶效应的启示,我们发现制约了学校质量整体提升的“短板”——“薄弱教师”。于是在磨课过程中,让骨干教师在“典型引领”环节为他们“打好样”,让薄弱学科教师在“一课复上”环节“照样打”,学校对这部分教师所教的起始年级和起始学科及时跟进,做到“未亡羊先补牢”,让这部分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另外,我们面临老教师退下去,新教师却顶不上来的现实。我们采取“跟班脱岗、跟踪顶岗、站稳转岗”三步走的培养策略,把好新教师“入格”关,让新教师成熟一个上岗一个,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只要给他们创造机,就会激发其蕴藏的潜能。基于此思考,我们以课程整合和开发为突破口,引领青年教师在交流、碰撞、协作的过程加深对不同学科的了解,实现教学和研究的有机融合,最终实现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首先他们理性分析现有课程,深刻解读学科目标,将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常识、家乡、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教材中交叉重复内容进行删减、增补、融合、重组,整合之后的内容以三种方式呈现:一是融入到相关学科教学中;二是以问题卡的形式呈现;三是重组成专题教育。与此同时,他们全身心投入,开发了四类彰显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艺术类课程——“葫芦之声”“太极扇”“古诗词韵律操”。“葫芦之声”已在我校全面铺开,“千名师生多曲连奏”就是回荡在校园里的天籁之音;“太极扇”表演刚柔并济、舒心静体,已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古诗词韵律操”让孩子们和乐而诵、与乐而舞,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每学期积累30 首古诗,六年积累360 首。品德素养类课程—“少儿硬笔书法”和“成长时间”既规范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又启迪了人生。社会实践类课程—“成长空间”为尖子生搭建了挑战自我的舞台。学科拓展类课程——“小荷放歌”是潜能生学习的乐园。

骨干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每一位骨干教师的身上都沉淀着许多值得分享的经验,所以我们安排骨干教师承担教师培训任务,同时在大学区活动中进行课堂展示和经验介绍,实现成果辐射的最大化。通过专业引领的历练让骨干教师打造属于自己的名片,站好自己的讲台。

三、校本研修,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动力

校本研修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是“重头戏”。几年来,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整体思考、统筹规划,构建“三级六环”研修体系,“三级”即校级研修、学科研修、年级组研修;“六环”即“分工主备—同课异构—集中交流—典型引领—会诊反思—一课复上”。“六环”磨课与“三级”研修环环相扣、经纬交织。校本研修在落实过程中注重时限性。校级研修和学科研修,分别在期初和期中完成,年组研修除固定时间外,根据教学需要随机完成。“典型引领”和“一课复上”在课上完成,“集中交流”和“会诊反思”在课下完成,“分工主备”和“同课异构”在课外完成。

为了使研修规划落到实处,我们采取具体措施,及时考核验收。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必不可少,但在教师培训这一点上,我们信奉这样一句话:“慈不带兵,义不养财,领导不狠,员工不强”。学期初为各学科教师设立研培任务项目清单,在落实过程中一是以“考评”为手段,二是采取“压担子”的方式,促进教师“六种能力”的提升,让其克服惰性,最终负重成“名”。

一是以考评促学科知识水平的提升。我们充分利用寒暑假给教师布置与下学期教学息息相关的学习内容。学期初举行“课标解读”“学科专业知识”测试,测试内容不仅考察教师本学年教学内容,而且还把考查内容前移、后续,拓展到学段、学科,使教师对所教学科前后知晓,并能融会贯通。

二是以考评促现代理论水平的提升。每学期的校级研修要对教师进行集中的通识培训,内容是比较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必备的教学理论。督促教师积极参加网络培训,期末根据培训内容对教师进行专业水平测试,做到“培什么,考什么”。引导教师将教育观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

三是以考评促教学研究水平的提升。针对比较薄弱的学科开展精准研修活动。几年来,我们通过分析教师专业水平测试和学生的学业质量检测,发现制约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瓶颈”,而突破这一“瓶颈”的“根”就在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于是我们开始了“培养学生讲题说理能力”的实验研究。为了让教师掌握相关理念,我们组织教师认真研读史宁中教授编著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一书,通过读书教师把握住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交流探讨出了适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表达方法和教学方法。同时我们把“六环”磨课中精心打造的优秀课例作为典型引领呈现给教师们,让教师真正领悟“如何培养学生讲题说理”。

四是以考评促岗位能力水平的提升。针对新教师和薄弱教师,我们在“一课复上”这个环节上发力,采取了“观摩学习”“跟踪听课”“研讨交流”“师徒结对”的帮推路径,一段反复的锤炼之后,我们组织“教师入格课堂教学大赛”,让这部分教师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岗位的要求,力求“成熟一个上岗一个”。

五是以考评促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提升。长期以来,作业的无序、重复、质量低劣既浪费时间,又导致学生的厌学,为此我校推行课堂作业校本化。即硬性规定教师不允许使用任何现成的练习册和习题集,教师必须自己精选题目,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周质量检测和面向尖子生的分层作业,作业充分体现原创性和实用性,做到一点多题以强化巩固,一题多点以系统巩固,一题多解以引导学生标新立异,确保学生做一题,会一类。我们每学期都组织“作业校本化”的设计大赛,教师精心设计的作业见证了教师成长的历程,也带来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六是以考评促全能型班主任的培养。打造全能型班主任,我从音乐和英语两个学科说起:校本课程“葫芦之声”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以点带面”的推进过程,如今从二年级全面铺开。面临音乐教师不足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以音乐教师为主、班主任为辅”的措施。经过音乐教师的专业引领,班主任具备了独立辅导学生吹奏葫芦丝的能力,现在音乐教师只要授完新课,辅导的过程就由班主任完成。音乐学科的这种措施很有效,所以就迁移到英语学科,因为随着年级升高,英语不及格学生数逐步递增,有的班级甚至达到20%。这样的数据让我们很震惊,意识到一个孩子可能因为英语一个学科就结束了学习生涯。我校在关注英语学科课堂教学方法的同时,实行班主任跟班听课制,只要有英语课班主任就必须跟班,班主任在听课过程中掌握了语法,规范了读音,准确把握英语学科的学习内容。这样每天30 分钟的英语晨读,只要英语教师布置完晨读任务,班主任就可以有效地进行组织。这种“专科教师为主、班主任为辅”的策略打造了全能型班主任。

教师队伍建设给学校带来的变化是深刻的、广阔的,也会是长久的、持续的。所以我校还会继续积极地探索和实践,我们坚信,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作者刘晓婧系市骨干教师、县师德标兵,作者赵永华系市、县级骨干教师。)


    本文网址:http://www.wzdh123.cn/show.asp?id=2349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