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网络教研 > 正文

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与途径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4/16 22:36:43 人气:227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与途径

张 岩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武汉430030)

摘 要:面对 “互联网+”的时代,广大中小学教师要迅速实现信息化专业成长,从容驾驭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新型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时代所需要的有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人才。从了解世界及地区的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形势与趋势出发,明确信息化素养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实现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策略与途径主要依靠学习、研究、实践等手段。

关键词:教师;信息化;专业成长

在不久前结束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 《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 “互联网+”行动计划,再次确定了互联网在整个国家战略的重要地位。[1]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从此进入“互联网+”的时代,教育该如何融合互联网,并以此为核心引擎,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创新,实现师生共同面向未来的成长,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一线教师尽早实现信息化专业成长,了解世界及地区的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形势与趋势,明确信息化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掌握实现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策略与途径,并通过应用一些典型的信息技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发展形势与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移动设备技术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等诸多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教育技术也不断涌现,如教育云、学习分析、电子书包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给教育带来了某些革命性变化,产生出新的形态,如在线学习学校、开放课程、慕课 (MOOC)、自组织学习、游戏式学习等,同时也给学校课堂带来教学模式的创新,如翻转课堂、移动学习、一对一教学、利用学习空间的教与学、创客课堂等等。

世界知名的iT教育公司Knewton发布的 《数字教育状况》报告称,到2020年,美国98%的学习将使用翻转课堂等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2014年10月召开的世界教育创新峰会发布 “2030年的学校”调查报告也显示,未来的教室将变身为 “会议室”,未来的实体学校不再是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地方,相反,它将成为一种社交环境,学生在这里接受引导,与同学互动,协作学习,获得各种能力,以更好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

这股教育信息化革新浪潮同样席卷到中国,影响到各地区。以武汉为例,2012年11月成为国家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城市后,武汉市借助政府之力开展了 “武汉教育云工程”。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三通建设,全市教育网络总出口带宽达28G,各区、校正陆续开展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工作。另外,全市建有录播教室178个,师机比已达到1∶1,武汉市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也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并在逐步完善之中。可以说,武汉市已为全市师生基本建成了数字化的学习、工作环境。与此同时,武汉市正在逐步探索和实践数字化高效课堂、同步课堂、探究性学习、名师工作室、网络协作教研等五种规模化应用;建设武汉市教育云示范工程试点学校、武汉市翻转课堂实验学校;探索利用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及个人空间实现教师研修、协作成长;利用慕课平台、网络竞技平台开展学生网络学习及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各区、校也纷纷开展创客教室、未来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数字动漫创作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基地等创新项目及其应用探索。

这都意味着,教师今后的教学任务不仅是教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学习和创造;教学内容及课程不再停留于传统的教材上,而是开放地积累在教育资源云上;教学时空不再局限于课堂、学校;教育、教学将会充分利用网络等手段方法开展包括家、校、社区在内的社会协同教育、富媒体情境教学等。这都要求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信息化专业技能,从容应对信息化教育教学出现的挑战。

二、信息化素养是现代化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在传统教学中,一般要求教师具备的专业核心素养是学科教学知识即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包括教学法知识 (PK)、学科内容知识 (CK),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所教学科的具体知识以及具有将自己拥有的学科知识转化成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形式的知识。而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专业核心素养则提升为TPACK即技术教学内容知识,要求教师必备的能力中增加了技术知识(TK)这一要素 (在这里,技术主要是指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技术知识应成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已是国际教育领域的共识。

教育部早在2004年12月就颁布了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该 《标准》成为我国颁布的有关教师的第一个能力标准。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首次正式提出将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要求 “到2020年,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基本达到教育技术能力规定标准”。2013年10月,全国又发布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指出 “各地要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 (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2]

2014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试行)》的通知,指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要 “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3]该 《标准》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为基本要求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和发展性要求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两个层级,从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等五个维度阐述了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该 《标准》意在促使老师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积极反思,勇于探索,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和师生交流等各个环节,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实现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

这些新的要求,从教育教学理念、知识体系、教学方法与技能等诸多方面的专业素养给教师带来挑战,要求教师们能灵活根据教学目标与对象,选择合适媒体、平台与资源,创设合适情境,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开发丰富新鲜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三、教师实现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策略与途径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和途径多种多样,总结起来无外乎学习、研究、实践三大类。实现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策略和途径也要从这三个方面考虑,只是除了利用传统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方法,要更多地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融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充分利用数字资源环境以及信息化手段,拓宽成长路径,实现更加自主、更加便捷、更加开放、更加个性化的专业成长。

加强各种学习仍是首要的策略和途径。要充分利用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工程的大环境,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包括校本培训、远程网络培训等在内的各级各类培训。利用开放便捷的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如网上公开课、慕课、各类网络社区、优质网站、各种教育教学平台等,从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技能和信息化教学方法,切实转变观念,增强技能。积极参与各类网上网下的合作备课、集体教研等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反思、分享交流、协作共进。

以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科研活动引领实践工作也是目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良好策略与途径。随着新教育技术的应用、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教育教学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活动,借助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要求教师把工作中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学会教学中研究和研究中教学,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并学以致用,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从而由 “摸索型”教师向 “科研型”“专家型”教师转变。[4]

实现信息化专业发展的关键策略与途径落脚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应用、精心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深度融合;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课堂的展示活动,在活动中吸取众人之长,反思比较,不断改进,提高水平;要积极参与各种相关项目的竞赛、评比活动,比如各级微课大赛、学习空间大赛以及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等,以活动促进步,以活动赢发展。

四、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技术技能

面对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技术技能:

1.信息搜索能力。有观点认为,搜索是迄今为止互联网的第一应用,搜索是继智商、情商之后人类的第三种能力。教师要学习、应用各种信息、资源,必须要学会如何去找到所需要的或合适的信息、资源。教师不仅要了解搜索、检索的工具和渠道,除了平时用的百度、谷歌,还有雅虎、必应、维基百科等;还要掌握各种搜索方式,除了平时应用的关键词搜索、图片识图搜索外,还有一些特殊搜索方式即语句搜索,如对特定网站、地址的搜索,对专业文档、文件的搜索,以及限网页标题搜索,等等。

2.收集需要的优质网站,如各政府机构、业务部门的网站,学术学科网站,名人网站、名人博客等,并用Rss订阅软件 (如鲜果、扎客等)以及网络书签 (如360网络收藏夹等)聚合收藏,以便随时随地移动学习、调用。

3.使用各类网络日志开展个人学习、资源积淀、教学应用、交流展示。如文字类网络日志:博客、微博;图片类网络日志:好看薄等;音频类网络日志:啪啪、喜马拉雅等;视频类网络日志:优酷播客、QQ播客等。

4.应用各类社交型网络社区和教育教学专业平台开展学习和工作,如QQ空间、微信朋友圈、360doc个人图书馆、世界大学城、各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纳米盒、问卷星、YY教育、传课网、网校网等都很适合老师们选用。

5.掌握并善于应用各类工作用软件工具及学科软件工具,如百度云、金山快盘等网盘,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等云笔记以及PPT、思维导图画图软件、几何画板、谷歌地球等教学用软件工具,等等。

6.掌握并巧用各类教育教学APP。现在有很多教师都在尝试探索使用移动设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那么寻找并掌握各类教育教学应用APP就很有必要了,如家校沟通类的家校通、节节高等,录制微课类的我要录微课、录微课等,课堂管理类的蓝墨云班课等,课堂教学类的悟空识字、乐学古诗、英语流利说、沪江听力酷、七巧板、数学公式集、物理公式Free、微乐团等,艺术创作类的素描,辅导类的爱辅导、作业帮、学霸君、盒子鱼英语、猿题库等,教学游戏类的数学之王、魔力小孩识字等,教学工具类的有道词典、成语词典等,综合类的纳米盒等都是值得尝试应用的优秀教育教学APP。

参考文献:

[1]天雨.“互联网+”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N].人民邮电报,2015-03-23.

[2]陈琳.2013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透视 [J].教育研究,2014 (6):136-14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能 力 标 准 (试 行)[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991/201406/170123.html,2014-05-27.

[4]马长泽.教师怎样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6c9940100hepr.html,2014-01-12.

基金项目:武汉市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课题 “武汉市中小学数字化学校建设与有效运用研究”(编号:2012W0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岩,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武汉市教育技术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


    本文网址:http://www.wzdh123.cn/show.asp?id=1632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