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网络教研 > 正文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创造性思维研究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4/11 20:46:13 人气:37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创造性思维研究

李 兵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715)

[摘 要]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触发了数据规模的爆炸式膨胀,网络化的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并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凸显。这对教师创造性成长既意味着机遇,又是一种挑战:一方面,大数据时代开放共享、科学高效、个性多元的时代氛围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大数据时代意识有利于塑造教师的创造性人格,大数据时代素养有利于催生教师的创造性行为;另一方面,知识内容碎片化、教师权力去中心化、大数据风险与危机也使教师创造性成长陷入困境。在大数据时代,需要靠整合教师知识体系为创造性思维奠基、重构教师角色定位为创造性人格助力、提升教师数据智慧为创造性行为添翼,使大数据最终成为教师创造性成长的福音。

[关键词]大数据;教师创造性;数据智慧;信息技术;创造性思维

大数据是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又一成果,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将大数据定义为:通过高速捕捉、发现、分析,从大容量数据中获取价值的一种新的技术架构。[1]这波浪潮迅速席卷全球,大数据的“4V”特点,即大量、高速、多样、真实的特性带人们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数据海量、速度快捷且高效、种类丰富、价值密度低是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时代的变革对教育领域产生巨大冲击,原有的教育格局遭到前所未有的变革:教育和学习活动变得越加多元化和自主化;教育管理和决策越加富有科学性和前瞻性;权威、固态的教育机制日益趋向人文化、动态化。

大数据时代要求教育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即从传统培养知识人的模式向培养创新人和智慧人的方向转变,而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师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创造性高低与学生创造性培养息息相关,因为创造性高的教师往往比较容易教育出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对于创造性的内涵,我国心理学界普遍采用的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2]但是创造性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而是由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统一体,表现在人的思维、人格、行为等诸多方面。正如朱小蔓教授所言,“完整的创造概念是指人的整个生命的创生过程,也即指人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它不仅包括认知领域中创造力发展,而且更应该是人的情感领域、德行精神生命的创生过程。”[3]她认为教师创造性“要有以教育人文精神为基础的个人化的哲学观、要有开放性的知识结构及转识成智的能力、要有认识与情感相互协调发展的人格”[4]。在大数据时代,教师的思维方式、人格特质、行为体系也随之受到影响,它是如何影响以及如何让教师创造性成长顺应这股浪潮的,值得我们重点探索。

一、大数据时代创造性教师成长机遇

(一)大数据时代氛围激发教师创造性思维

大数据背景下万物互联与教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都可得到充分连接,教育的未来趋势是: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社区、教师、学生任意两者之间都能通过大数据得到紧密联系。这是一个开放共享的时代,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持下,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师可以充分实现海量数据资源的共享,甚至还可以进行用户之间的交流,大量的网上在线云课程就是大数据时代开放共享特征的重要体现。除此之外,随着数据容量极速剧增,数据存储单位由KB、MB、GB、TB一举跃升至PB、EB、ZB、YB。如此众多的数据已很难被个人独立处理,个人需要在思维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协同合作,通过多个思维主体的思想碰撞,有利于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摩擦出智慧的火花。

大数据时代还是一个科学高效的时代。基于大数据技术支撑,教师能够收集有关学生的海量数据,不同种类数据可发挥不同功能,通过深刻挖掘数字背后内涵,可为教师创造性教学助力。通过分析预警数据,教师可以监控学生成长状况,及时排查安全隐患,为学生快乐成长保驾护航;通过分析差异数据,学生不同家庭背景、人格特质、认知风格、学习特点都能借数据反映,方便教师实施高效率的因材施教;通过分析预测数据,可以预测学生未来表现和潜在问题,给教师教学决策赋予前瞻性和科学性。针对不同种类数据实施具体分析,有利于拓宽教师思维深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思考,提高教师思维流畅性。

大数据时代更是一个个性多元的时代,它能够保障教师思维独特性。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为教师节省下大量精力去从事创造性思维活动。由于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复杂的生命个体,收集到的相关数据也极其复杂,迫使教师的思维方式从往常自上而下的经验思维向科学的、多元的、自下而上的数据思维转变。教师不同的个性特征、人格特质、素质能力、行为体系,在思维活动过程中跳出固有模式,形成自己的独特思考。

(二)大数据时代意识塑造教师创造性人格

大数据时代为教师创造性成长提供无限可能,同时也要求教师具备大数据时代意识,即创新意识、自主意识、预测意识,它们有利于塑造教师的创造性人格。

首先,教师具备创造性人格的首要体现就是具备创新意识。在以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大数据时代,教师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渠道增多,他们可以获得和使用全面而完整的资料从而实现教学创新,具体表现在教师教育理念、课程教学评价、学生培养方式等多个方面。同时,大数据时代不断彰显创新价值,要求培养教育创新人才,这就迫切需要教师转换思维方式、更新教育观念、采用新的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其次,大数据时代自主意识培育教师创造性人格。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教师已不再是传统教育中的知识垄断者,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可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资料,学习变得越加自主化、终身化,教师唯有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才可以跟上时代潮流。“自主意识既是教师发展的原动力,也是示范和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发展的重要条件”[5],更是教师创造性人格的重要体现。越来越多的教师培训课程以网上短视频形式呈现,因短小精悍、方便学习、内涵丰富而备受教师欢迎,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课程,促进自己专业成长。

此外,预测意识是教师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动力。大数据时代的预测意识体现在借助大数据技术挖掘隐藏在数字背后的重要内涵,就可以发现事物或者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对事物未来发展态势做出推测。大数据作用在教育领域内,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情况就可以预测学生未来的表现和潜在问题,从而做出科学的教学决策和安排,为教师发挥创造性助益。

(三)大数据时代素养催生教师创造性行为

大数据时代要求教师具备数据素养,即数据意识、数据能力和数据伦理。当大数据这股浪潮波及教育领域,有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数据会呈现爆炸式膨胀,数据意识、数据使用能力和数据伦理素养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也成为催生教师创造性行为的重中之重。数据素养是准确观察、分析和处理不断变化的各种数据,有效使用数据并促进决策的能力,教育者可以转换数据为信息,并最终转化为行动化的知识,能持续促进学校或班级中的教与学。[6]

首先,具备数据意识是整个数据素养的前提条件,它体现在教师是否具有主动观察和分析教育大数据、找寻数据之间相关性、诠释隐含在数字背后内涵的积极主动性。数据意识强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容易产生创造性行为,因为教师凭借对数据的敏锐感受力、洞察力以及挖掘数字背后意义的积极主动性,更容易借助数字技术实施创造性教学。

其次,教师的数据使用能力是催生教师创造性行为的重要一环,它具体包括教师的数据定位和采集能力、数据的组织处理和分析解读能力、数据的决策和反思能力,并最终将数据转换为改善自己教学行为的重要工具。大数据它不只是一种外部技术支持,更应该内化为教师的一种能力和思维方式,渐渐转变为教师身上一种稳定的特质,这是大数据时代对教师的迫切要求。

最后,数据伦理规范教师创造性行为。大数据运用到教育领域尤其需要谨慎,因为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育人系统,而拥有海量特性的大数据也存在不良数据风险,如数据垄断、数据迷信、数据割裂等。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人为的原因导致数据的断裂、虚假,或过于依赖数据的统治,使得大数据失去原本价值,数据的方便获取、开放透明更容易使学生的个人信息尤其是隐私信息遭遇泄露的危机,教育和人才培养也缺失了应有之义。因此,作为教师,用数据伦理规范自己的创造性行为、遵循数据道德、保护学生尤其是未成年学生的隐私是应然之举。

二、大数据时代教师创造性成长的现实困境

(一)知识内容碎片化

大数据浪潮的持续推进,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有越来越多的分散时间在海量信息中穿梭去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和以往知识相比,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更加零散,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导致知识内容碎片化的原因有二:其一,由于大数据的海量特性以及信息获取的便捷与随意使得知识碎片化;其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存在,教师可以利用更多零散时间进行非连续学习,这使得知识碎片化。大数据时代知识内容碎片化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学习环境和方式,对教师的创造性成长带来了挑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大数据时代的学习环境被一堆无限、零乱、失序的碎片资料所充斥。多样的互联网信息来源渠道、零散的信息文本、非完整的信息要素、分散的观察视角是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碎片化的典型特征。因其影响,教师的关注点容易只停留在信息的表面,难以挖掘背后更深刻的信息内涵,而且还会因信息要素的不完整丧失对事物的正确判断,这会对教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产生不利影响,容易致使思维散乱。

另一方面,随着数据规模爆炸式膨胀,信息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至2020年,信息存储将达到35000EB[7],但是数据的海量特性并不能保证所有数据都有价值。有时候存在部分学生、教师、学校隐瞒或谎报信息,以及人为阻断数据信息收集的情况,导致数据的分散和断裂;有时候也存在由于资金、技术、思维方式滞后导致收集的数据不正确。这种断裂的碎片数据容易导致教师的认知偏差,不利于教师通过数据发现背后的教育规律。总而言之,教育数据的快速增长并不一定能满足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一些失范的教育数据会污染教育的空间环境,给教师创造性成长带来困扰。

(二)教师权力去中心化

以往,传统教师在学生眼里代表着“无所不知”的知识权威,是知识的传递者和诠释者。我们长久以来的“尊师重道”观念将教师的角色过于神圣化和理想化,教师被人们赋予崇高的权力。在传统教育中,学校采取的是“传递—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垄断了知识,掌握着问题的标准答案;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被动地吸收知识、缺乏自主性。有研究者认为,“成熟差”是教育存在的人类学依据,表现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不对称性”,这是教育存在的合法性依据。[8]然而,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可借助发达的互联网技术搜寻自己想要的信息,信息分布的广泛性和获取的便捷性、知识传播渠道的多元性使得教师角色遭到“存在论”的危机,这种“成熟差”和“不对称性”也正在消解,教师权力去中心化。这给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发挥创造性行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此外,大数据的冲击,给教育带来巨大变革——传统教育理论和教学方式的颠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教育管理的变更、教育面貌的重塑,大数据逐渐占领教育发展的话语权,用数据说话已成必然趋势。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引发了在线教育的热潮,MOOC教育日益扩大,市场上出现一批高收入的教育群体,如一些在线教育机构、明星“讲师”等,在线数据给这部分的教育群体带来了巨大商机。对传统教师群体而言,如果不及时实现自己的转型、提高自己的数据素养,则很容易被时代淘汰,教师职业遭到威胁,其创造性的成长亦陷入了困境。

(三)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风险与危机

大数据的出现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给教师创造性成长既带来了福音,也带来了风险。首先,数据增长的不均衡性,给教师之间的共享行为增加了难度。一方面,数据在不同领域的发展不均衡,大数据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相对于经济大数据发展较为滞后。学校教育作为重要的社会系统,其数据发展较为迟缓、核心数据变化不大、在教育决策和教育研究当中十分重要的数据仍然匮乏;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并不均衡,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在硬件设施方面差别显著,大数据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运用存在较大差异,这给教师共享数据增加了难度。其次,数据具有迷惑性。随着大数据浪潮不断推进,大数据席卷各个领域、不断占领社会话语权,正如“谁能率先掌握大数据,谁能对大数据的挖掘更深入、更彻底,谁就能抢占先机”[9]。不可否认,大数据应用如今已是大势所趋,但是数据也存在迷惑性,有时候教师群体会因大数据的巨大作用而产生数据迷信,即过分依赖数据的统治、完全依赖数据分析所得的结果丧失自己的独立思考,然而海量数据其间不良数据同样存在。若过分依赖数据分析所得结果,会带来结果误差和决策风险。最后,大数据带来的隐私泄露危机仍需重视。人人都是大数据时代的一分子,广大民众被迫数据化现象不容忽视。个人因种种原因不得不提供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资料,这些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反映个人的行为规律、人格特性等,大数据时代的开放和透明给个人隐私暴露提供了机会。通过个人责任意识、职业道德标准、法律法规共同规范数据使用去保障数据隐私、数据安全、数据准确性才是本质所在。

三、大数据时代教师创造性成长出路探讨

“大数据的力量是那么耀眼,我们必须避免被它的光芒诱惑,并善于发现它固有的瑕疵。”[10]大数据带来的时代变革已是大势所趋,这对教师创造性成长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此环境下,教师须主动汲取积极因素、避免消极因素,最终实现自己创造性的成长。

(一)整合教师知识体系为创造性思维奠基

大数据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又因互联网开放、共享、平等、自由的本质特性,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搜取海量资源,这些资源大多是由零散、乱序、互不关联的知识碎片构成,容易阻碍人们吸收知识、形成完整开放的知识结构。大数据时代教师若要在教学工作中发挥创造性,必须要对知识碎片进行整理与加工,进而实现从“知识碎片——知识点——知识体系”的嬗变。这一过程若要顺利地完成,教师的大数据思维不可或缺。大数据思维的特性之一就是创造性思维,敢于突破既定框架,完成新的思想超越。基于大数据思维,教师须具备挖掘、筛选、存储、遗忘四个技能方能实现对知识碎片的管理。第一,对知识碎片的挖掘,教师须提高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知识仓库”如百度、维基等挖掘有价值碎片的能力,逐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在需要解决问题时就可在自己储备的知识碎片中进行搜索;第二,对知识碎片的筛选,由于挖掘出的碎片是零乱、无序的,要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必须对这些知识碎片进行筛选与管理;第三,对知识碎片的存储,由于数据的海量特性,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如云空间、云笔记等完成存储工作;第四,对知识碎片的遗忘,对于一些对构建新知识体系并无作用的知识碎片,教师可以在头脑中将其遗忘并采取一些互联网技术手段将在网上存储的碎片删除。对知识碎片进行处理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对知识碎片的加工,其实质就是对知识碎片的整合,构建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过程。“碎片知识犹如人体的各个部件,脱离了知识体系这个生命整体,任何一个部件都会失去原有的意义。”[11]新知识体系的建构有利于促进教师思维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给问题解决提供更加缜密、高效、准确的方案,这个过程也是体现教师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二)重构教师角色定位为创造性人格助力

大数据时代下,大众传媒逐渐普及,现代教育技术迅猛发展,教师和书本已经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也不再扮演着“无所不知”的知识权威,时代变革要求教师角色进行新一轮的重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尽管大数据时代下教师权力去中心化以及知识的易获取性这一趋势不可扭转,但是教师职业并不会消失而会日益重要。教师职业是伟大、高尚、崇高的,冰冷的技术无法代替教师的人文关怀。时代变革会不断推动教师提升与超越自己。其次,大数据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大数据的技术支撑赋予教师和学生更多学习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更宽阔的求知视野、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的人才培养。因此,对于教师角色须重新定位:教师需要把握时代契机,尽快改变知识传递者的角色,成为创新精神的引路人。一方面,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海量数据,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筛选出有价值的数据、摒弃不良数据的影响,这一过程教师要鼓励和提倡学生敢于质疑、提高甄别能力。另一方面,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观点、培养独创性。日益强大的互联网给了学生更加灵活的探索空间,教师应该尊重创造,鼓励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教师应与学生一同成长,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和共同成长的师生环境,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涌现新的活力。创新精神是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动力,也是创造性人格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特质。重构教师角色定位,让教师成为创新精神的引路人,有利于塑造教师的创造性人格。

(三)提升教师数据智慧为创造性行为添翼

大数据时代教育教学的变革趋势日益明显,大数据的运用越发普遍,然而数据风险与危机也渗透其中,这给教师群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提升教师数据智慧,使其能够利用大数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化解大数据危机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数据智慧的内涵,艾可夫最早对其进行研究,他提出了“Date—Information—Knowledge—Wisdom”的知识金字塔模型,这是数据的处理过程,数据层层升级最终转化为智慧。[12]它可以被定义为“使用技术、领导力和文化来创造、转化并保存隐含在数据中的知识,从而实现组织愿景”[13]。教师的数据智慧则是通过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来表现的,提升教师的数据智慧需要提高教师的两大能力,即学习分析能力和数据利用能力。一方面,学习分析与教育大数据息息相关,它指的是对搜集而来有关学生以及学习环境的数据的处理与剖析。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统计学、数据挖掘等方法针对学生在线行为分析出学生特质和潜能,从而做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干预和科学决策。教师学习分析能力对改进教学实践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美国“华盛顿数据质量运动”还将教师的学习分析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师资格,因此,提升教师的学习分析能力是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应然之义。另一方面,提升数据的利用能力。它“不仅决定了人们运用数据对事物进行判断的能力,更决定了人们如何利用数据智慧地做出决策”[14],它还是催生教师创造性行为的重要一环、改善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工具。因而教师需不断提高数据定位和采集能力、数据的组织处理和分析解读能力、数据的决策和反思能力,最终将数据价值发挥在教育教学中。▲

参考文献:

[1]Gantz J,Reinsel D.Extracting Value from Chaos[EB/OL].[2018-08-01].http://www.emc.com/collateral/analyst-reports/idc-extracting-value-from-chaos-ar.pdf.

[2]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4.

[3]吴安春,朱小蔓.对创造性教师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2(5):4-8.

[4]朱小蔓.关于教师创造性的再认识[J].中国教育学刊,2001(3):58-61.

[5]张广文.大数据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如何转型[J].辽宁教育,2015(1):8-10.

[6]Ellen BM,Edith SG.A Systemic View of Implementing Data Literacy in Educator Preparation[J].Education Researcher,2013,42(1):30-37.

[7]周林.中国互联网市场洞见: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创新研究[R].北京:国际数据公司(IDC),2012.

[8]高德胜.“不对称性”的消逝——电子媒介与学校合法性的危机[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11-17.

[9]焦建利.教育技术学元研究论纲——教育技术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4(4):8-13.

[10]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247.

[11]张卓玉.学习:从“碎片化”到“整体化”[N].中国教师报,2012-07-04(15).

[12]Mc Candless D.Data,information,knowledge,wisdom[DB/OL].(2010-06-06)[2018-02-06].http://www.Information is beautiful.net/2010/data-information-knowledge-wisdom/.

[13]王萍.大数据时代提升教师数据智慧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3):30-39.

[14]仲小燕.大数据时代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新向度与促进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6(24):138-140.



    本文网址:http://www.wzdh123.cn/show.asp?id=1607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