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网络教研 > 正文

高中信息技术开放性教学策略的有效构建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4/7 18:35:39 人气:36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高中信息技术开放性教学策略的有效构建

张 娟

摘 要:信息技术学科以培养、提升与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根本目的,集操作性、实践性、应用性以及创造性为一体的技能性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信息技术学科具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即教师在教学进度、内容与要求的设计安排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学习过程具有充分交互性,学习方法上具有协作性,教学评价上具有开放性。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与思考,立足于开放性教学策略的有效构建角度,试对此做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关键词:高中信息;开放教学;策略构建应用;实践与研究

随着社会开放性程度在不断提升,以“丰富多元、兼容并蓄、收放自如”为基本特征的开放性教学模式逐步地显现,开放性课程活动是一项有利于教学相长的艺术性实践课题。这一模式的构建与运行,是在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有效凝练“自由开放、内外相通、学用结合、实践创新”的教学行为,在追求学科素养和教学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促进他们的自主性、可持续和个性化发展不断地注入活力。

就高中信息技术而言,如何构建有效性教学策略并开展应用实践呢?本文在审视开放性教学特征的基础上,试对此做出简要性阐述。

一、简析开放性教学

所谓开放性教学,是与传统“封闭性教学”相对而言的,是指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由教师主导控制、赋予学生最充分的民主并且以多种形式全面发展自我的一种较为开放的课程活动形式,可理解为“解除”教师对学生的“封锁、禁令、限制等”,在相对“自由的”时空愉悦中积极自发式地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究其根源,这是一种“由教师点拨启迪,学生自我式发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作为学习主体、做知识主人的前提下得到一种全面性、健康型的发展[1]

开放性教学是生动活泼的,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开放性特征,体现在课堂上——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学习方式的开放性等方面。二是随机性特征,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百花齐放、各抒己见,由此而形成的答案或者“出乎意料”。三是偶发性特征,教学过程是动态性的,变数较大。在开放性教学中,学生的思维空间“自由度”更大。

开放性教学活动集中地体现在3个层面。首先是“学生活动为主”的,实质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课程教学应为学生安排最大限度的时间与空间,把学生的个体独立思考和群体(如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是“学习行为放开”的原则。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发言、动手操作、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师生与同伴之间的合作等。再次是“收放结合”的原则。“收”是指教师的调控与指导,即把对学习开放程度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内;“放”是指在有效控制范围内还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开放性教学讲求的是——以“放”为主,以“收”为辅;能放能收,收放自如,这与传统教学活动中的“收”与“放”有着本质上的区别[2]

二、对高中信息技术开放性教学策略的构建与应用

学校教育是一项有理念指向、有目标引导和有策略可循的艺术性实践工程。应坚持“师导生本”的指导思想,勇于实践、善于创新,赢得令人期待的实质性效果。

1.课堂内容设计中体现开放性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微型计算机和网络资源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到普及,不仅在校园内登堂入室,且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庭,这就使得青少年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与使用已经拥有了不同程度的基础水平。鉴于此,如果任教者还是根据基础教材的内容和顺序“按图索骥”“亦步亦趋”,那么势必难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情趣。因此,必须在课堂内容设计上先体现“开放性”特征。例如,根据目标任务和学生发展情况,在“深入教材、超越教材”基础上,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和容量。再如,课程内容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现阶段社会发展中的一些主流技术,让学生在学用结合中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和尝试实践。以“因特网信息激流与网络安全”教学为例,可安排关于密码编制的设置,即如何在计算机上输入密码更安全等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把理论知识与具体现象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趣[3]

2.在多元方法运用中体现开放性

如果说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与对象等因素还属于相对固化的,那么选择何种教学途径和方式方法应当是课程活动体系中最为活跃的,最能体现“开放性教学”丰富多元、自主灵活的基本特征。以课堂教学提问为例。就“程序编写”内容而言,教师应当通过运用C语言、C++等不同的计算机语言,在实现程序目标前提下,对程序进行不同语言的汇编工作;同时通过课题提问,有助于学生能够找出可能出现的程序漏洞,从而培养认真严谨的程序编写态度。再如“设计网页”,不仅让学生学会设计一种模板,更重要的是,通过课题提问,帮助学生实现网页设计内容在不同浏览器的兼容性,进而引领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还要善于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知识实行优化与整合,可充分体现学科知识的价值,而且有利于在学用结合中攫取“1+1>2”的双赢效果。如物理学科中的天体运动、原子核裂聚变、高电压测量等,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仿真模拟,能够把原本无法看清的物理现象生动逼真地呈现在眼前;通过与语文学科的优化整合,能够实现“一体化写作”:让学生从网上获取阅读材料,读后开展“吸收+创造”写作,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读写能力得以共进[4]

3.自学能力培养中体现开放性

“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用,授人以渔可保一世无忧。”在现代教育中,积极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中的关键词,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指导思想,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方法,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渐进渐强式的发展。例如,关于Excel教学中的“美化工作表”练习,教师可设计如下几个层次。(1)基本练习要求—按照版面样卷进行文字输入,并能正确编排。(2)较高练习要求—提高样卷难度,听讲后完成一些特效。(3)再高练习要求—自己练习完成特效的方法,并独立完成样卷。(4)最高练习要求—给定主题,让学生自己决定版面的文字编辑,进行特效使用,合理插图。这样的练习,既可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在小组合作下完成,有利于在因材施教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增强他们的协作共进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4.学业情况评价中体现开放性

对学生及其学业情况做出相应性评价,不仅是课程活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促进学生自主性、可持续、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措施。开放性教学过程中,让课堂成为教学相长的地方,让评价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加油站”。例如,关于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可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3个环节组成,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为主,教师评学为辅。例如对“学生微博”作品的评价,先让学生谈谈创作构思和个人想法,或者说说在完成作品过程中是如何解决实际困难的;然后其他学生或网友对他的作品进行评价,主要针对优缺点有哪些,并且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或者有益性建议,以努力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再如,对“个人成长报告”作品进行评价,我们把对学生的个体性评价和群体性(如多人学习小组等)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把对作品的终极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以及学习态度(品质)评价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更加客观公正,而且更好地凸显教学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

三、结束语

开放性教学是一项孜孜以求的艺术性实践课题。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开放性元素有效地渗透于任何环节之中。我们有理由坚信,科技之花必将绽放在校园上空和学生心田。

参考文献:

[1] 张义兵.遭遇“七年之痒”: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何去何从?[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21):16-18.

[2] 谈恩兵.基于有效视角的高中信息技术合作学习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2):57.

[3] 李亚雷,杨波,秦贞胜.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122.

[4] 美玲.抛开技术看教师能培养学生多高的信息处理能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24-25.

作者简介:

张娟,本科,一级教师。山东省胶州市第三中学,266300


    本文网址:http://www.wzdh123.cn/show.asp?id=1571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