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网络教研 > 正文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3/14 9:48:39 人气:144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王 慧

(宁波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摘要:21世纪对教育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智慧教育、网络学习空间这些代表时代进步的理念与技术引领着教育的发展。当前大学课堂教学还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层面,学生掌握知识有余,创新能力不足。为了探讨如何基于智慧教学理念开展课堂教学,进而达到培养智慧型人才目的。该文以网络学习空间在大学中的应用为研究起点,基于文献整理与分析,梳理了网络空间的类型,界定了智慧型人才与智慧教学的内涵。从教学实践出发,整理与反思多年经验所得,分析了智慧教学的相关要素设计,阐明了智慧教学在实际课堂实施的操作安排。指出大学教学必须以培养智慧型人才为宗旨,内容组织要实现由知识向智慧的转变,教学组织形式兼顾多元化,以自主学习作为智慧教学的起点,结合问题解决与项目创新,灵活安排教学活动,从而达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智慧教学;教学设计;实践探索

网络学习空间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论不断深化而逐步成长起来的虚拟学习环境。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即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实现学生更好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1]。如今网络学习空间已成为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学生自我发展的首选平台。从最初的在线传递课程到当前集课程资源、作业、测试、交流一体的空间系统,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其拘泥于传统培养目标与评价手段的弊端显然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我国十三五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提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能力”[2],在新的知识观、学习观和人才观的冲击下,单纯以“知识传递”为取向的教学根基已经动摇,智慧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态[3],正引发对传统课堂教学新一轮的思考。本文基于智慧人才培养理念,结合网络学习空间的多样化服务功能,探讨了智慧教学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和实践环节,以期为智慧教育和大学课堂建设添砖加瓦。

一、相关概念阐释

(一)网络学习空间

网络学习空间并不是一个全新事物,20世纪90年代其雏形见现,一直以来学术界对其内涵定义也莫衷一是。根据网络学习空间运行载体服务性质的不同,杨现民将其分为广义网络学习空间和狭义网络学习空间。本研究所依托的网络学习空间是广义概念下的空间,即指运行在任何平台载体之上,支持在线教学活动开展的虚拟空间。目前能够为学生所用的网络学习空间共有三种类型。

1.校园型网络学习空间

该学习空间是为了贯彻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有效支持课堂教学而构建的数字化资源,以课程为导向,课程开发者设计教学活动与负责权限分配,包括课程视频资源、练习、作业、测试、协作、讨论等学习活动,教师负责资源填充与组织教学活动以及一定层面的课程管理工作。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常是线上与线下融合展开教学,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和安排学习进程,学生没有权力决定学习节奏与内容安排,基本上还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力为主,很少有机会触及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培养。

2.慕课型网络学习空间

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空间,“无条件”服务于任何有学习意愿的学生,学习者拥有主动权,可以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路径,决定学习节奏。空间内既有资源建构,也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相关活动的支持、课程评价、证书、学分等[4]。实际教学不局限于单纯的视频授课,而是同时横跨博客、网站、社交网络等多种平台,学生可以在课余根据个人学习情况灵活运用该类型学习空间作为有效学习的补充。

3.资源型网络学习空间

主要以系统微课资源为主,辅以问题解答和学员留言发问,针对留言授课教师或者空间管理人员不定期回答,没有作业、测试与评价等环节,纯粹以满足学习者自学为目的。很多学习者选择这样的学习空间补充课堂学习不足,或者是兴趣所致,也有工作需要进行短期充电。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网络学习空间都增加了学习分析、学习笔记、讨论排名、学习成绩实时统计以及资源配送等体现个性化功能的服务,并增设了移动端接入平台,使得基于网络空间的学习真正做到随时随地的个性化学习。

(二)智慧型人才

《辞海》中解释智慧是指“对事物能够做出清晰的辨析、正确的认识、判断、处理和创造的能力”[5]。靖国平指出广义的智慧是包括人的理性、实践以及价值三个方面,由此他把智慧分为三个部分,即理性智慧、实践智慧以及价值智慧[6]。斯滕伯格提出了智慧平衡理论,他认为智慧是适应、塑造和选择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实现公共利益的目标[7]。祝智庭等人认为,智慧是一种高级思维能力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建立在基础知识和技能基础之上,面向生活,强调文化、认知、体验、行为的圆融统整[8]。由智慧概念引申出来,智慧型人才是指具有面向21世纪的生存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他们善于解决问题、善于沟通、善于创造、善于协作,能够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自我启动学习、自我组织学习资源、自我订制学习路径。

(三)智慧教学

关于智慧教学的界定,祝智庭教授认为“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智慧具有“双重词性”,既是目标也是手段,作为动词就是指教学作为运用智慧的过程,作为名词就是教学的一种结果[9]。智慧教学的根本在于发挥师生智慧,优化教学过程,建构知识、启迪思维、发展智慧[10]。因此,本文将智慧教学界定为: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网络学习空间),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智慧地组织教学活动,完成由知识向智慧的过渡,使学生成为智慧型人才的教学。智慧教学蕴含着教学观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由知识本位到智慧发展

一直以来教学中有一个传统就是重知识轻智慧,事实上有了知识未必具有智慧,脱离知识的智慧也苍白无力。关于知识与智慧之间的关系,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知识是已经获得并存储下来的学问,而智慧则是运用学问去指导生活、改善生活的各种能力[11]。知识提供了对各种复杂现象的解释,但是对知识的合理利用需要智慧,从知识走向智慧是人类向前发展的需要[12],特别是在当今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更需要挖掘教学智慧,释放学生本源,聚焦问题研究,由知识获得的狭隘目标转移到智慧发展的创新目标。

2.由学会本位到研创发展

随着智慧教育与创新、创造理念的不断深入,立足于知识传授、记忆理解为主的课堂教学明显不适合创新人才培养,落后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课堂教学的转型迫在眉睫,着力发展学生的探究、协作与创新能力刻不容缓,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构建以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祝智庭认为问题学习和项目学习是发展学习者高级认知、培养智慧的有效学习方式。两者就像两个轮子一样,互相啮合,具有双驱效应。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研究型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创新型学习[13],推进研创型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造能力。

3.由被动本位到自组织学习

一直以来,学什么、怎样学由课程制定者和教师预先安排好,学生在课堂只是被动接受者。由考核方式制约的学习方法与思考模式也呈现被动依赖性,只求考试过关,不挖掘知识内涵,不思考现实应用价值,机械记忆与背诵是学习的主要手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积极建构获得的,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随着技术的发展,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资源与学习工具,拥有更大的权力来组织和制定个人学习计划[14]。智慧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放权,从问题分析、寻求解决办法,到制定完成路径都需要学生自我启动与构建相关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智慧教学关键要素

(一)教学假设

根据长链智慧学习理论,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只有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学习、实践、协同、研究活动,才能有效培养高级思维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否则易使学习停留在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的浅层次水平上。学与教是一个连续体,由双基到创造,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创新创意的火花来自学习过程中智慧的迸发,结果的成功来自行动执行的深入与坚持。智慧教学目标历经由初级认知水平向高级认知水平发展,最终指向创造层。既可以实现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确保学生认知能力目标的完成,又可以实现高级认知目标“创造力”的完成。

(二)教学目标

智慧教学以培养智慧型人才为宗旨,要教会学生21世纪生存技能,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协作的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15]。目前班级授课所形成的“教有余”“学不足”的固有格局未被根本打破,“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新型教学结构还没有完全形成,导致人才培养还停留在“高分低能”,只见成绩,不见应用的阶段。新时代的教学目标急需转型到智慧人才培养与相应教学模式建构方面来。

(三)教学原则

智慧教学秉承深度融合与层次通达的原则。“融”指多方面的融通与融合: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学、研、创的融合。“融”代表着博取众家所长为智慧教学所用,充分运用一切提升教学智慧的方式、方法于教学[16]:发现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以及基于项目的教学等各取所长融合进网络学习空间,围绕推动学生智慧发展的目标展开多角度、全方位的融合。“通”意指畅通无阻,表示学习空间中各要素及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没有阻力;“达”表示了一种到来、达到的结果。通达代表着智慧教学过程中,教学结构的合理、教学活动的顺畅和教学目标得到保障。

(四)教学平台

智慧教学依托多层次、一体化的网络学习空间。由于目前网络学习空间在设计理念、实现技术以及服务方式上的不同,导致各空间用途与使用方式也不尽相同[17]。上文所列举的网络学习空间类型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学习空间形式,智慧教学要充分融合这三种学习空间的优势,形成多样化、立体化、优势互补的网络学习空间环境。

三、智慧教学设计

由长链智慧学习理论可知,知识获得与能力形成需要一个良性循环过程,必须历经点滴积累,持续深入,才能达到智慧的彼岸。智慧教学模式秉承这一理念,结合当今课堂教学特点,坚持“学—研—创”的智慧形成体系,借助技术手段与有效教学策略促进学习者建构意义,逐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开展合作共赢、实践创新,实现正规学习和非正规学习的融合,不断改善、优化和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大环境[18]

(一)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体现知识的智慧性

传统课程内容组织是基于线性思维的,注重知识的递进关系和逻辑体系,以便于“双基”目标的达成[19],智慧教学在此基础之上更加注重知识的社会性和智慧价值(如图1所示)。内容组织从三方面入手:

图1 知识属性的类型

1.知识的客观性

虽然一直以来不断有理论对知识的确定性进行怀疑与解构,但是其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价值与根基是不容否认的,也维持带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运转。对基础性知识的组织安排要保持严谨与逻辑性,技术负责提供学习支架和模板,引导学习者的自我调控与反思,加深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2.知识的社会性

知识从其产生到传播的整个过程来说都不可避免地受其所在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模式制约,具有“文化性”“情境性”和“价值性”等背景意义,教学内容的组织通过赋予知识这些社会性来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智慧[20]。运用技术创设情境化的问题任务,注重问题的启发与引导,融入更加生活化的内容,在探索问题的同时,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知识的智慧性

知识中蕴涵着智慧,要想将知识转化为智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才能激发出其潜在的智慧价值。此阶段教学内容组织不再是具体的知识编码,而是以具体项目形式承载知识挖掘与智慧发展的使命。项目目标距离学生已有技能的远近决定了对学生的挑战程度,教师围绕项目实践进行引导与点拨。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朝着目标前进,去发现问题,去构想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与手段解决眼前问题,技术提供资源与学习服务,帮助学生将构想变成现实,一步一步接近目标,完成项目创新。

(二)兼顾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习的创新性

目前高校教学流程主要是教师传授,学生练习;抑或翻转过来,学生先练习,教师后讲解,但是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创造力不足的问题。智慧教学在教学活动组织方面借鉴了“学—研—创”理念,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21]。陈琳认为,将学习、研究、创造在课程中统一,即在“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创新创造”。学、研、创融合,要教得深、学得透,教得多、学得活,教得新、学得通。

1.立足校园网络空间,开展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主要目标是让学习者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知识的客观性和系统性,教学围绕知识理解展开一系列活动。第一,需要预设学习活动,包括案例研读、操作演示、问题交流等。第二,还需要有组织地提供支架和模板,引导学习者的学习和反思。对于缺乏自组织学习能力的学生而言,内嵌的支架和模板,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帮助他们理清学习思路,制定学习步调,逐步学会学习。第三,必要的协作交流,空间支持在线交流、学习共同体、学习小助手等功能,作为个别化自主学习的辅助手段。第四,教师点评学生学习情况,多采用表扬、鼓励性话语,维持学习动机,推动学习深入开展下去。

由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催化,教学形态呈现多侧面混合发展趋势,如空间群组与课堂教学互动、翻转课堂等形式也大受欢迎,都是目前立足双基教学可以考虑借鉴的教学组织形式。

2.利用各空间资源,在线协作研究

立足“双基”的教学还停留在初级认知水平上,只完成了浅层学习,还需向高级认知能力发展,指向深度学习。问题解决为学生从学习到研究提供平稳过渡,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马志强认为问题解决主要由问题情境、问题解决角色、任务和资源四大要素构成,对问题相关线索与条件的限制是决定问题情境空间弹性大小的关键因素,也间接决定了问题难度[22]。智慧教学的问题设计围绕课程教学中的隐性知识和面向应用的问题项目展开,强调在挖掘本课程知识逻辑体系同时广泛向应用层面推进,学习者通过组织交流、在线协作与资源整合等手段获得问题解决办法。空间为学习者提供了资源共享与交换、相关案例导引、元认知层面的对话协作与资源推送服务,助力于学生问题解决和知识建构。以问题解决为主的学习活动是课程考核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阶段性问题任务与期末综合性创作任务,通过实践性评价将学习推向深入,培养学生独立探究,与人协作、深度反思的学习品质。

3.开放空间团队合作,完成项目创新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强调“做中学”,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著名的“知行合一”理论,诺尔斯认为成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应对工作与生活中的挑战[23]。可见,大学生学习的高级目标应是指向创造驱动的学习,直接指向与生活接轨的项目实践。基于项目的创造教学一般以工作坊、综合实践中心、创客空间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创意的平台,以国家与省级竞赛、挑战杯项目与科研创新为方向,凝结学生团队完成实践创新。除了目标和平台之外,创新团队的内核品质——“工匠精神”也是不可或缺的。围绕项目任务组织起来的团队,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意愿,一丝不苟的坚持和敬业乐群的态度,为项目完成打下坚实的内核基础[24]。线上空间提供任务监督、交流沟通、作品展示分享;线下是动手操练、反思内化、假设求证、多人面向交流,制定解决方案与完成路径等。以创造入手,激发学习者内部学习动机,推动深度学习展开,通过项目驱动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在学科课程之外的问题解决能力,不断发展学习者应变复杂情境和问题的智慧能力。

“学—研—创”构成一门课程由知识学习到智慧创造的链条衔接过程,与实际教学结合三者各有不同作用,分别承载了知识学习与能力提升的不同阶段,差异与关系如下表所示。

智慧教学组织形式比较表

续表

(三)灵活安排教学活动,差异化通向智慧学习目标

智慧教学从学到研创是一个连贯过程,教学活动可以分解为四个环节。从学期伊始到期末结束包括知识点小环节学习,大阶段问题研究与期末综合创作,在这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国赛与省赛的时间来决定启动竞赛项目,有的教师会把竞赛项目与期末创作结合起来,有的教师会独立要求竞赛项目创作,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沟通指导,在项目难度与创作质量上进行提升。学期结束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去参加难度更高,需要付出更大创意与想法的挑战杯比赛或者科研任务,这样的项目开放度很大,学生自由组队,跨学科、跨专业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创作时间可以延伸到学期结束,利用假期、借助网络学习空间等手段去完成超越已有知识和技能的目标任务。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可以划分为15个序列,学期课程教学包括视频学习、网上探索、课堂讨论激辩、网上协作、作品汇报、网上展示、学员点评;问题、项目探究包括问题描述、形成方案、资料搜索与自我提升、阶段成果、讨论完善、下一阶段目标……最终提交[25]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由基本知识学习到研究能力发展再到形成创新意识与尝试创新,为学生铺设了环环相扣的由知识到智慧发展的台阶,在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下,一步一步接近智慧教育的目标,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智慧型人才。

四、智慧教学实施与分析

智慧教学的实施还处在摸索阶段,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摸索出适合具体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展开智慧教学。图2为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所实施的智慧教学活动的流程与各环节关系。其中粗实线型代表着连接关系较强,细实线型代表着连接关系次之,虚线型则代表着连接关系较弱。问题解决是教学核心环节和学习主要步骤,触及了整个教学活动,只是在不同阶段所起作用程度不一。

下面以数字媒体技术系计算机技能课程为例,对智慧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各要素关系进行阐释。

(一)以翻转课堂为主传授知识

基于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是笔者所在学校的主要授课形式,共分为四个环节:(1)提供丰富的视频资源供课前学习,要求完成一定的练习,并附有自学教材、链接网站内容等辅助资源;(2)课堂上自主建构学习为主,协作交流作为自我思索的有益补充,教师负责答疑与指导,同时对教学进展的节奏与内容的层次建构等进行把握;(3)作业练习部分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进行灵活安排,如在课堂不能及时完成就会顺延到课下;(4)练习任务以电子作品形式网络提交,供教师与同伴评价。

图2 智慧教学活动流程与关系模型

从目前教学情况来看,基本知识和技能一般都会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掌握和吸收。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展开个性化、自主学习,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进行有选择地再观看、多询问、深反思的学习构建。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学习,进一步巩固了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了个性化学习能力。

(二)小组在线协作完成阶段问题任务

在围绕一个单元几次授课之后,教师会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一次小组合作的课外问题探究学习。首先,要求教师设置的问题任务要适中。如果过难则学生望而生畏,过于简单又缺乏挑战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水平来设计合理的问题或任务[26]。例如在《影视后期包装》课程粒子教学一章,结合之前所学的表达式算法,为学生布置动态跟随音乐强度运动的粒子效果。虽然任务有一定难度,但有迹可循。其次,教师需列出制作要求清单,尤其对制作效果的求异和与众不同给予肯定。这无形是向每个小组提出了制作挑战,不仅要求有一定的知识技能与思维能力,还要求创意火花的迸发。由于小组成员具有分散性,主要利用网络进行问题分析,讨论、辩论后找到症结所在,然后在所学基础之上结合空间功能完成任务。教师的点拨,网络空间相关案例的借鉴,都会带来更高层次的思维锤炼。基于问题的效果制作任务,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打破陈规、勇于创新的意识。

(三)自由组合完成期末综合问题

计算机技能类课程强调创作,所以学期课程结束之前,教师就要考虑期末任务的设置。难度与综合性是首要考虑因素,既要完成对一学期所学内容的检验,又要让学生在完成期末创作过程中得到再一次学习的升华。目前存在两种期末考核形式:一是结合竞赛主题的任务;二是教师提出具体要求的任务。教师需向学生说明每种形式的评分标准,由学生自愿选择形式。结合竞赛的任务开放性大,只有主题限制,没有具体要求束缚,挑战难度大,需要学生组队,提前进入创作状态。由于是检测性质,教师完全放手,不给予指导。在创作过程中,小组在线讨论,查找资料,分工协作;个人探究与思索,基于视频案例的再学习,智慧火花的互相碰撞,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完成高质量综合作品创作。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将知识进行系统应用,还进一步培养了合作意识,同时也挑战了创新思维与能力。

(四)跨学科组队开展竞赛项目

基于竞赛与科研的项目创作是学科课程的延续和提高,也是学生独立创作、自我提高与团队深度协作的一次锻炼。例如,《小学方程自适应微课平台开发》挑战杯团队由来自小教数学专业,数字媒体影视动画方向与网络多媒体方向组成,分别负责资料搜集与整理、平面美工、动画制作、视频包装、前端代码与后台数据库建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项目实施计划与方案,明确分工职责,制定项目完成时间安排表,达成一致意向后各司其职。他们充分利用假期时间,针对阻碍和难点,通过网络空间与师长交流、同伴探讨或者视频自学来填补空缺。随着制作的开展,不断会有新问题冒出,虚拟与现实的沟通共用,讨论协商、意见磨合,逐渐由协作到合作再到共同体,形成了集体信念与价值认同,为着一个共同目标齐心协力。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也不断思索、反思和尝试,一丝不苟地求解,坚持不懈地努力,沉淀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应用,强化了问题解决意识,锻造了创新思维能力。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已经走过将近20年的历程,当前在智慧教育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智慧教学的探索已经纳入教师思考与实践的范畴,在这一有价值的实践领域,探讨与借鉴的发展之路势必还要持续下去,随着实践的深入展开,大学课堂教学也会呈现出崭新面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 2012-03-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 http://www.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s7062/201403/165870.html,2013-04-29.

[3][12][20]刘晓琳,黄荣怀.从知识走向智慧:真实学习视域中的智慧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6,(3):14-18.

[4]祝智庭,刘名卓.“后MOOC”时期的在线学习新样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4,(6):36-38.

[5]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6]靖国平.从狭义智慧教育到广义智慧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48-53.

[7]Sternberg, R. J. Why schools should teach for wisdom, the balance theory of wisdom in educational settings[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1,36(4):227-245.

[8][9]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9.

[10]智慧教学的内涵[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 97d776fd01017w3z.html,2012-06-28.

[11]姜文闵.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3]祝智庭.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开放教育研究,2016,(2):20-23.

[14]廖轶,李波,周航.支持个性化发展的网络学习空间一体化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6,(4):43-46.

[15]杨现民.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9-32.

[16][21]陈琳,陈耀华,李康康,赵苗苗.智慧教育的核心智慧型课程开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34-43.

[17]杨现民,赵鑫硕,刘雅馨,潘青青,陈世超.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内涵、阶段与建设[J].中国电化教育,2016,(4):31.

[18][19]杨先民.建设创客课程:“创课”的内涵、特征及设计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6,(3):3-9.

[22]马志强.问题解决在线学习活动设计与应用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42-44.

[23]赵亚红.试论诺尔斯的成人教育思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38-44.

[24]杨刚.创客教育:我国创新教育发展的新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2):10-12.

[25]何克抗.智慧教室+课堂教学结构变革[J].教育研究,2015,(11):79-81.

[26]唐烨伟,樊雅琴,庞敬文,钟绍春,王伟.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7):52-54.


    本文网址:http://www.wzdh123.cn/show.asp?id=1454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