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题研究 > 实施方案 > 正文

《“班班通”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实施方案

作者: 来源: 日期:2022/1/7 8:38:49 人气:60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班班通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实施方案

位:江西省萍乡市腊市中学

报:腊市中学教研处

研究方向:班班通背景下的教与学研究

班班通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000年教育部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校校通工程的任务。2004年已有很多地区的很多学校成功组建了校园网,2008年教育部提到了积极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努力推进班班通、堂堂用,让广大中小学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2012年刘延东主管教育时指 出;要建设好 “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后来在各级教育管理者、教育技术专业人士和教育信息化企业中,班班通成为一个术语,被大家广为使用。

班班通并非简单的教室的实体,而是一个由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及其承载媒体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立体网络状的信息系统。 “班班通是一线教师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实现混合教学的基本条件和必由之路。它将彻底打破教室、教师、校园的界限,实现局域、城域无界限,校校互通,班班互联,资源共享。也将开创基础教育的全新局面,而小组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教师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小组合作学习也是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理论方略。因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也并非完全一致。有的叫合作学习,有的叫合作教育引。但小组合作学习都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小学校全部配备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后,学校的师生都将更新黑板+粉笔的传统课堂,替代其的是以生动、生成、合作、思维展示为关键词的高效课堂。如何做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远程互动?这也就是我们要探讨的课题。本课题通过对班班通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一条通向高效课堂之路。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价值

当中小学校全部配备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走进每一间教室,服务到每一个学生的时候,班班通的应用价值会很能快显现出来。

1 “班班通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提高教师运用优秀教育教学资源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方面。

2班班通的运用后可有效实现不同班级、不同学校间优质教育资源的分享与交流,大大缩小目前城乡、校际、区域教育的差距,解决了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难题,让办学条件、师资、生源薄弱的农村中小学生也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实现教育公平。

3、有了班班通,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具有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动态逼真等特点的教学情境,而这样教学情境都会引起学生的愉悦甚至激动,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更好。学生在情境中不但能获得知识,受到教育,提高能力,还得到了美的享受和熏陶,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

4、开展班班通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运用研究,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也可以学习合作者以及学习共同体成员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活动,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学习效果会更好。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要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也凸显出来。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从而可培养他们的合群性。这也是一个人具有社会适应性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可培养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这也是他们以后适应社会所必备的条件。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因而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3、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正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4、我校是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开设班班通时间于20135月。班班通进入农村学校,充实了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方便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每间教室都能实现上网,演示课件和进行视频节目的播放,方便快捷,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 它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实现了课堂教学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利用课件凭借班班通模式教学,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形成信息空间,改变了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信息方面的传授方式,对提高课堂效率有极大的辅助作用,对农村学校的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网络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也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对网络知识的掌握,能否快速正确有效地通过网络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成为衡量现代人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往学生的学习,只是看书,做作业,相互间有讨论,一旦有问题无法解决,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很多问题便束手无策,有了班班通,学生便可以利用网络查找相关信息,自己独立解决。

为此,我们确立《班班通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这一课题,意在对相关问题进行课堂教学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班班通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独立学习、思考、自主探究,又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现代信息素养、独立性与合作性兼备、有良好的团队意识、能准确恰当的表达自己思想的自信的学习者、参与者。

(一)学生方面

1、通过班班通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小组合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不再只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运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或进行小组活动,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真正提高学习能力。

2、通过班班通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逐渐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逐渐懂得如何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

3、通过班班通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以及要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发展合作精神和团体协作能力。

4、通过班班通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更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使他们更愿意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去,从而尝到学以致用的喜悦。

(二)教师方面

通过班班通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使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科研能力都得到提升。

1、传统的教育观念得到改变。因为观念决定着行为,有什么样的应用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应用实践。

2、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课题的实施使许多年轻的数学教师积极地投入到课题研究活动中来,参加各级各类的公开课活动及评比活动中。使之教学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3、教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课题的实施也使教师意识到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使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更注意积累经验、总结经验,使之教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4、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

使教师更愿意通过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活动共同探讨,解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我们教学质量又增强了团结协作精神。

 

四、课题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研究对象

课题组拟定研究周期为三年半,结合我校班班通开设时间为20135月,以便于对研究对象的观察与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形成。确定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七年级四个班共163名学生。

(二)研究内容

1、班班通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2、班班通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研究;

3、班班通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的研究。

4、班班通环境下课堂教学资源构建的研究。


 
研究模块几何意义图

五、课题研究的构思

本课题的最终目标是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创建一种班班通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全面地发展,从而达到善教乐学教学相长。为此,我们制定的方案是:

(一)理论学习和培训。

组织课题参与教师参加了集中的学习和研讨。

(二)实施阶段。

首先,对教学模式下的初步效果进行对比,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再总结经验和不足,进行课题分析和寻找解决对策;

其次,形成初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从感性认识到实践再到理性归纳、系统化,形成初步的实验案例供探讨修正。

最后,对教学模式在具体课型下的适应性做研究分析,针对不同的模式进行微调和适应性检验。并对不同课型总结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三)整理总结课题实施阶段的文字材料,进行可靠性检验和学生、教师课堂反馈调查。收集论文、案例、课件集、学习反思进行整理;并形成成果进行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属于应用型研究范畴。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等。行动研究即在课堂教学中,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理念转化作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经验总结即认真撰写阶段性报告,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最后以总结形式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

1、探索尝试、方案设计阶段,20136~20139

这一阶段将对班班通背景下的教与学研究进行课题资料的检索,针对现状,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在此基础拟定最后课题,论证课题、制定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组人员分工。

2、第二阶段,201310~20156

本阶段课题负责人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全面实施研究工作,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收集整理研究成果,论文、课件、教案、活动体会等资料,确立课堂教学模式,及中期评估的相关工作。

3、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57~201510

对课题研究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邀请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评审。接受结题组建课题组,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罗礼根:负责课题全面开展、指导工作。

2.邬年元: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研究、整理工作。

3.凌思辉、邬智慧:负责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实验过程中的教学研究工作。

4.课题组成员:负责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及反思,进行学生问卷调查,进行对比分析,收集整理研究成果。

5.赖翠云、邬竹丽:负责材料及数据阶段性分析报告 


    本文网址:http://www.wzdh123.cn/show.asp?id=3145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