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题研究 > 教科动态 > 正文

谈理科教学论文的撰写

作者: 来源: 日期:2022/12/13 11:17:04 人气:14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谈理科教学论文的撰写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 开展一些教育、教学研究,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也是提高自身业务理论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如果能够把自己独到的见解、观点和教改实践经验、体会撰写成文章, 就是对自己教研成果的一种记录, 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总结, 也是教师辛勤笔耕的结晶和能力的体现, 同时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现在想写文章的人不少, 但真正动笔写的人却不多。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看到别人的文章也不过如此, 可是, 当自己提起笔时, 总觉得无从着手。”我们也有不少的教师, 是教学能手, 教学得心应手, 效果极好, 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体会。但是写起教学方面的文章来, 却屡投不中, 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主要是: (1) 教师受自身业务素质、水平的制约; (2) 对教育、教学研究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3) 缺乏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下面结合自己多年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做法, 就论文写作问题, 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仅供参考。

一、选好题材

      “选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写什么”。一个好的选题将是文章成功的一半。

      近几年, 笔者所接触的许多中学教师, 他们在论文写作中所遇到的最突出的困难就是选题。他们不知道该写什么, 找不出论文的题目。坦率地讲, 论文选题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它有一个长期积累、沉淀而逐渐升华的过程。

这些年笔者所撰写的文章的选题, 都是来自教学实践中, 具体地说, 来自以下几方面:

1. 来自教学改革过程中

      1992年9月, 笔者承担高三毕业班的物理课, 当时学校有六个理科班, 在淄博市举行的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时, 物理成绩名列全市六名之后, 针对现状, 本人认真分析了这届学生的特点, 结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大胆提出了在这届高三学生中实行“分组”教学的改革设想在征得了学校领导的同意后我们就着手制定“分组教学”的计划, 准备将这六个班的学生都分成A、B、C三组, 排课时, 三个班同时上物理课, 把三个班的A、B、C组学生分别集中到一个教室, 三个物理教师同时给这三个班上课, 由于学生的基础在新分的班当中差别不是很大, 所以教师在备课、上课时, 也按照学生相应的基础 (程度) 选择教学的起点。对A组学生按考本科要求教学, 对B组学生按考专科要求教学, 对C组学生降低教学起点, 重点讲授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经过一年的实验, 效果令人比较满意, 1993年高考揭晓后, 物理高分人数全市第一, 平均分全市第二。高考结束后, 笔者认真总结了实行“分组”教学一年来的做法、体会和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 撰写了“改革物理教学的尝试———实行物理分组教学的做法和体会”一文, 发表在《淄博教研》1993年第3期上, 并向全市推广。

2、来自“学生的提问”中

      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在正确解答的前提下, 也应多侧面、全方位地思考, 从而发现新知识或得到新的启发。1993年, 笔者在辅导学生第一轮复习时, 张兆录同学问过一道关于“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的问题, 他说:“任老师, 这道题若用数学中的交弦定理来解很方便……”在他的启发下, 笔者考虑到利用交弦定理解决另一类“电磁感应”问题也很方便。于是以《交弦定理在解物理题中的应用》为题写了一篇文章, 投寄到《中学生数理化》, 很快就发表了。

3、来自近几年的高考题中

      在带高三毕业班的这些年来, 笔者都是将每年的高考题对照“考纲”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一是指导自己的教学, 二是总结积累资料, 先后撰写了《气体的性质热点问题分类解析》、《高考物理实验题归类分析》、《导电滑轨问题的变化分析》、《高考物理失误面面观》等8篇对复习应考有指导性意义的文章, 分别发表在考试试题研究中学生知识报等报刊上。

值得注意的是, 选题的大小要适当, 要量力而行, 选择与自己的能力相应的选题, 拿得起, 放得下, 经过努力可以顺利地展开。刚学写作的老师, 有的急于求成, 选取难度大的大选题, 但资料不足, 体会不深, 步履维艰, 勉强开个头, 写了一阵子后深入不下去了, 只好半途而废。

二、树立观点

什么是一篇好的教育教学论文?简言之, 能有自己的观点, 提出自己独到见解的文章才能称得上是一篇好论文。

      例如:有关怎样组织学生自学方面的文章, 在近几年的教学杂志上刊登了不少, 但是实用性较强的文章却不多。笔者结合近几年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 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我们今天与其教给学生知识, 不如教给学生去获得知识的方法, 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根据叶圣陶先生所讲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采用了“六步自学法”, 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自学,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总结撰写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探索》一文, 发表在《物理通报》1997年第5期上。

好文章的核心在于有新的观点, 新观点可以是自己提出, 也可以反驳其他观点而建立。

三、写作技巧

      尽管你有好的选题和新的观点, 但如果不在写作技巧上下一番功夫, 那么这个好的选题仍可能夭折, 即文章发表不了。因此掌握写作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1、命题: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它是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结与体现。所以, 题目一定要命得好, 命得巧, 要引人注目, 要吸引人, 要让人一读题目就产生一种急于看内容的渴望, 其中要特别注意题要切文, 文要贴题。命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 题目不可太大。有的文章虽然命得大, 但内容却只是某一方面的, 读完文章后使人觉得太空, 似有盛名之下, 其实难符之感。例如:有位年轻教师写了篇800字的教学论文, 让笔者帮着修改一下。题目是《课堂教学探索》, 且不论800字的篇幅能否“探索”出个子丑寅卯, 单论这“课堂教学”的题域就显得过大。因为,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 可“探索”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 围绕45分钟一节课可写一千篇论文, 我们怎能在一篇文章内说清楚“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呢?解决的办法是把题域缩小使题目变得具体实在对于上例, 可选择角度, 例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角度, 把题目逐渐缩小, 如《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激发》, 再缩小可分为《导语设计与学生学习兴趣》。显然最后这个题目比前面的题目具体, 目标集中、突出。这就容易组织材料, 调动笔墨把事情讲深、讲透。

(2) 题目的字数不要太多, 反之则显得不精炼。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的标准, 以及我们国家标准总局制订的标准GB3179—82的规定, 题目一般不得超出20个字, 题目中不用标点符号。

(3) 题目要引人注意, 有些还可以给人以悬念, 使人有想看内容的愿望。例如, 高中物理下册第138页有一道习题:长5cm的导线在0.02T的匀强磁场中运动, 导线和它的运动方向都与磁感线垂直, 运动速度为0.1m/s, 求感应电动势。本题中, 虽然指出导线和它的运动速度的方向都与磁感线垂直, 但并没有指明导线本身的指向与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这样, 导线本身指向可能与运动方向垂直或平行、或两者之间有一夹角。而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是只按垂直一种情况解答的。所以笔者以“这样解答正确吗?”为题写了篇短文。发表在《中学生学习报》上。

2、语言修辞及写作文体

一篇好文章, 除了要数据可靠、结论正确外, 还要求它表达明确、文字通顺, 使人感到言之有理, 易于理解和接受。这样才能达到沟通信息、交流经验、扩大知识来源的目的。如果文笔甚差, 语言晦涩难懂, 篇幅冗长乏味甚至杂乱无章, 难以让人看懂, 就起不到广泛交流的目的。因此, 良好的语言修辞是每个撰稿者的基本功, 必须掌握。对于“理科文章”来说, 采用科技文体写作, 应注意以下十点:

(1) 专门性科学术语:用科技文体写作, 文中必然会多次出现专门性科学术语, 这种术语, 必须保持其意义的专一和稳定。例如:力学中的“运动”, 电学中的“场”还有“微观”、“宏观”, “物理过程”、“现象”等等, 都是具有专门性意义的用语, 不论在哪一篇文章中都是不改变的。

(2) 语言的书面性:我们写出的文章, 是让人用眼睛看的, 要具有严谨、庄重的风格, 故而要多用书面语而少用口头语。例如, “我写了点儿东西”就要写成“我写了篇文章”;“我们来批析一下这道题”, 要写成“我们来批改分析一下这道题”。“这头儿朝南”要写成“这端向南”等等。总之, 不能把平时我们的口头语和给学生讲的通俗语言写到文章中去。

(3) 语言:理科文章, 虽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 要求读起来抑扬顿挫讲求韵律但也要行文流利音调和顺, 读起来有节奏感。

(4) 语法、语句要完整, 要特别注意不能随意简化字句, 造成意思不完整。

(5) 句式配置:撰写理科文章, 要求文中句子严谨明晰, 语意确切。因此它的句子结构就十分讲究规范、完整, 多用主谓句、陈述句;而简略、倒装、抒情等句式几乎不用。由于文章以表达意思简明为准, 所以对偶、反复、排比、层递等句式也应尽量避免。

(6) 文章中的插图。文稿中的插图按书中应有的大小来画, 画图时, 要用碳素墨水画, 线条粗细均匀, 对图上所有的注字 (包括中文、外文或数字等) , 要标在相应的位置上。并在图的下面标上图的序号, 如图1、图2……一定要将图画规范, 不要随手画成草图。

(7) 抄写文稿要用300字或400字的稿纸, 顺序是:题目、作者单位 (邮政编码) 、姓名、正文、参考文献。抄写正文时, 每一个标点符号占一格, A、B、C、D等大写字母每个占一格, 小写字母每两个占一格, 阿拉伯数字, 每两个占一格。插图占格一般竖着5~6行、横着10~20个字。抄写正文时, 字迹要工整、不要用不规范的简化字, 不要连笔。

(8) 对一些学术价值比较高的文章, 应将文章的题目和关键词、作者姓名译成英文, 附在文章的后面。

(9) 与教学同步的文章, 一般应提前六个月投寄, 写给学生看的文章, 一般应至少提前四个月投寄。否则, 又等到下一年。

(10) 为了说明问题, 适当引用他人发表的作品, 应当注意参考文献, 这是严肃的科学态度, 也是尊重他人成果的道德问题。

四、几点体会

      可能有的老师认为,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这些就够忙的了, 哪有时间坐下来搞研究、写文章, 只有那些不务正业的人才搞那一套呢。笔者认为, 这种说法不妥当, 至少是有一定的片面性。开展教学研究, 总结教研、教改成果, 对日常的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 教学研究是教师迅速成长的重要途径。特别是青年教师, 通过课题研究, 既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又能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1、要善于积累资料

搞教学研究、撰写教研文章, 必须有较为丰富的参考资料。因此, 这几年所有的物理教学杂志笔者都订着, 共十几种。每一期杂志到手, 先从头到尾认真阅读一遍,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按力、热、电、光、原五大块知识再详细分成解题技巧类教学改革类、教案实录类、教育理论探索类、迎考复习类、高考试题评析类等。填写在目录索引中, 以备在教学备课时查找方便。

2、作好随记

      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都是把一些学生易混淆的或易出错的典型问题, 随时记录下来, 每次听课时学到的方法体会, 都作一简单的小结, 在批改作业时, 把学生新颖的解题方法详细地记录下来, 对作业中的典型错误也作详细记录, 目的是认真分析作业错误, 检点自己教法中的不足, 及时给学生以辅导纠正。同时也为总结成书面文章提供第一手资料。

3、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初学写作的人, 往往会这样:写几篇文章, 投寄出去, 若不见发表, 也就不愿意再写下去了。恰恰相反, 文章发表不了, 这说明, 还没有达到发表的水平, 更需要我们再去认真修改, 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撰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 是一项很苦很累的工作。

      我们当老师的, 平常上班时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写教育理论笔记和政治学习笔记等, 这些就够忙的了, 如果搞写作, 确实没有时间。笔者的做法是, 充分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

      可是, 每当看到自己写的文章刊登在杂志上时, 心情非常愉快, 觉得苦点、累点值得。每当收到一封封来自天南地北的中学生 (读者) 的信件时, 就觉得又有一种责任感, 应该坚持为读者写下去, 并解答外地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共同探讨学习的方法, 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总之, 回顾十年来中学教学论文写作的道路, 感慨是很深的。笔者觉得, 教学论文写作成功的因素可以归纳为“发现、推敲、坚持、提高”八个字。“发现”即:从别人熟视无睹的众多的一般材料中, 独具慧眼, 发现哪些材料该写, 并且成文后有指导意义, 或有商榷的价值。“推敲”即:根据文章的观点, 仔细琢磨选材的角度, 细细研究通俗明了的技巧章法,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触类旁通。“坚持”即:撰写论文时要持之以恒,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在科学的道路上, 从来就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那种接到一、两封退稿信就灰心丧气的人, 将永远不会有自己的文章出现在杂志上。“提高”即:使写作水平、写作数量、写作质量不断比原来高, 只靠一本教材很难写好论文。订阅一、两份教学杂志,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经常阅读别人的文章, 仔细揣摩, 笔耕不辍, 最终必有成效。


    本文网址:http://www.wzdh123.cn/show.asp?id=3516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