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竞赛 > NOC大赛 > 课程与教学类 > 正文

创客与STEAM课程评优

作者: 来源: 日期:2018/6/22 16:14:30 人气:134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创客与STEAM课程评优

现今社会已进入髙速信息化时代。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人才,在教育过程中探索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势在必行。为了更好地强调创客教育的兴趣驱动、动手实践、创意创新的核心品质,更好地推进STEAM教育跨学科、情景化、设计性和实证性的知识融合,帮助和鼓励教师在打好扎实的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发掘教育题材、创新教学模式、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课程,特设立“创客与STEAM课程评优”赛项。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精神为指导,以改变越来越僵化的学校教育现状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以创设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开放性、共享性的创客课程和创设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多学科融合贯通的、注重学习体验的STEAM课程为宗旨。

二、参赛范围

1.参赛课程:中小学(含幼儿园)的跨学科STEAM、创客和学科拓展型课程。

2.参赛组别:STEAM和创客课程组;其他拓展型课程组。

3.参赛人数:以学校为单位组成3人团队参赛,每个团队可设领队1名(由其中一名参赛教师兼任)。

4.每人限参加1个赛项、1支队伍,每人、每个团队限提交1件作品。

三、竞赛内容

(一)参赛组别描述

1.STEAM和创客课程组:

STEM是个多学科交融的领域,STEM课程不仅把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进行简易叠加,还特别强调将原本分散的四门学科组成新的整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弗吉尼亚科技大学学者格雷特·亚克门(Georgette Yakman)还提出STEAM概念,其中,A不仅指艺术,还指美、语言、人文、形体艺术等含义。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制造者。创客教育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创客,一个具有探究和创新精神的Maker。

创客课程分为创客准备课程和创客活动课程两类课程。创客活动需要知识和技能准备,所以要创建创客准备课程,严格意义上讲,创客准备课程学习并不是一个创客活动过程。创客活动课程是有组织地鼓励学生进行“制造”活动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客活动课程让学生在制造过程中有效地使用数字化工具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中将自己的创意作品化,并具备独立的创造思维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STEAM课程强调综合应用跨学科知识把创意转化为项目设计,不一定要求创意作品化,而创客活动课程则强调创意作品化,在实践中,两者的区分并不十分明显。

STEAM课程和创客活动课程都是围绕一个开放的、联系真实世界的主题,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行统筹设计教学活动,而活动课程中的学生设计或作品展示、面对面交流和讨论环节一般在课内进行。

本组别的参赛课程是STEAM课程和创客活动课程。

2.其他拓展型课程组:

拓展型课程是学科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拓展(学科拓展和跨学科拓展),学校和教师对基础学科课程通过选择、改编、整合、拓展等方式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形成的校本拓展型课程,使之更符合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严格意义上STEAM课程和创客活动课程也是拓展型课程,但因为这两类课程已单列,所以本组别的参赛课程是指其他拓展型课程。

(二)竞赛内容描述

参赛内容包括课程介绍、课程实施的典型课堂案例、课程教学效果三个主要内容。

1.课程介绍:包括课程选题背景、课程特色、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实施方案等要素。

2.课程实施的典型课堂案例:包括:①能反映学生“做中学”活动过程的典型案例,②学生作品的集中展示、评价和讨论活动等。

典型案例要展现课程实施过程的亮点分析和再思考,可围绕教学评价的三个主要问题展开:第一是活动是否达到了教师的预期目标;第二是活动中的学生探究中新思路、新方法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是怎样体现的;第三是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3.课程实施的教学效果:主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收获(作品)来体现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相关概念描述

本赛项所指的学生作品是广义的,是指实施课程中学生学习生成的一切作品,既包括实施创客课程中生成的学生创意创作的作品,也包括实施STEAM课程中生成的学生设计和原型样品,还包括实施其他拓展型课程中生成的学生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等。

四、作品要求

作品包括:

1.参评课程的设计思路及实施方案(Word文档,内容及格式要求见附件1), 如有课程教材或讲义,请以电子稿形式提交(Word文档或PDF文档)。

2.课程实施中三个特色学生活动实录片段。

(1)学生活动实录片段描述(Word文档)。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分别描述学生活动片段的教学特色。

(2)学生活动实录片段。技术要求:每个片段为不超过15分钟的普通话教学实录,视频分辨率为720×576,保证画面清楚,声音清晰。每个片段为单一视频文件,视频的片头为蓝底白字,时长6秒,包含“第X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字样、赛项名称及选手姓名、校本课程名称、教学实录片段序号等信息。

3.学生集中展示、交流和讨论的课堂活动设计和实录。

(1)课堂活动设计稿(Word文档,内容及格式要求见附件2)。

(2)完整的课堂教学实况录像。技术要求:为单一视频文件,视频的片头为蓝底白字,时长6秒,包含“第X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字样、赛项名称及选手姓名、校本课程名称等信息。

4.课程实施的小结与反思稿(Word文档)。

5.参赛陈述稿(PPT格式)。包括三部分内容:课程选题特色、设计思路、实施方案等课程的典型活动分析、评价和讨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五、作品提交

1.网站报送:选手须通过NOC网站(www.noc.net.cn)竞赛平台在线提交作品。(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按照地方组委会文件要求提交)

2.提交内容:电子报名表(通过NOC网站下载)、课程介绍、课程实施的典型课堂案例、课程实施的教学效果、参赛陈述PPT。

3.截止日期:作品提交至全国组委会的截止日期为2018年5月1日。提交作品须同时提交作品评审费,评审费标准详见NOC网站。

六、竞赛流程

1.报名:参赛选手须通过NOC网站竞赛平台在线报名并提交作品。(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由当地组委会统一组织报名)

2.初评:由地方组委会负责组织,确定地方奖项后报送全国组委会。(无地方组委会的地区,作品由全国组委会负责评审)

3.复评:由全国组委会负责组织,对地方报送的初评获奖作品进行评审,确定全国决赛入围作品。

4.全国决赛:入围选手现场决赛,确定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一等奖中的优秀选手将获得参评“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的资格,并有义务参加决赛期间的交流活动。入围但未能到达决赛现场参赛的选手,视为弃权,不予评奖。

(1)竞赛形式:入围作品陈述与答辩。陈述10分钟(PPT格式),答辩5分钟。为体现团队精神,陈述稿的三部分内容由团队的3位选手分别陈述(参赛选手共用一个陈述PPT文件)。建议三部分的陈述时间比例为4:4:2。

(2)参赛选手须事先自行准备的陈述纸质打印稿(3份),进入赛场参赛时交给本赛场评委

(3)注意事项:

①参赛团队须将入围作品、陈述用PPT文稿存储于U盘自行带至决赛现场,并拷贝在赛场的计算机中。

②必须是课程的组织者、设计者和施教者亲自参加决赛,不能委托他人代表参赛。

③全国决赛入围名单公布后不允许更改电子报名表中的各项内容,入围作品不得进行替换。

④外语作品统一用普通话陈述与答辩。(教学必要环节除外)

⑤已在全国其他比赛中获奖的作品不予参赛。

七、评审标准

(一)初评/复评评审标准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课程目标

体现课程改革综合育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体现校本特色,课程目标明确,可操作、可检测。

10

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实施能围绕一个开放的、联系真实世界的主题展开,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统筹设计学生活动。

10

学生活动课程能反映探究与创新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做中学”,体现合作学习和探究。

10

要有充分的交流和讨论活动,不仅要有“做中学”过程中的交流和讨论,还要有集中的学生活动成果展示、面对面交流和讨论的活动。

10

要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融合于课程活动的全过程。

10

学生活动

典型案例

(录像片段)

能反映探究与创新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做中学”,体现合作学习和探究,体现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融合于课程活动的全过程。

15

学生作品的

集中展示、交流和讨论

课堂活动

学生作品及展示能体现如何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 能反映课程活动中探究、合作及分工的过程和体会,能阐明是如何创新应用信息技术的。交流、讨论能围绕学生作品及展示展开,能讨论改进建议。教师点评和总结要有针对性,能阐明活动的可拓展性。

15

课程效果

学生的学习收获(作品)能否体现课程的预期目标的达成。

20

备注

1.有政治原则性错误和科学性錯误的作品取消参评资格。

2.杜绝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取消参评和获奖资格。

(二)全国决赛陈述与答辩评审标准

评价内容

分值

课程方案

1.课程特色突出。

2.课程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和教学规范。

3.实施方案突出课程理念以及新思路、新方法探究。

4.课程实施可操作、可评价。

40

课程实施

1.课程实施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教学过程之中。

2.课程实施突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

3.课程实施能够创新应用信息技术,并融入学生活动过程之中。

40

课程效果

课程受学生喜爱,教学效果明显。

10

陈述与答辩

1.陈述重点突出,能够对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理性反思。

2.陈述及答辩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完整。

10

八、相关说明

1.参赛作品必须为参赛选手原创,选手在上传作品前须确认拥有该作品的著作权。作品内容要健康向上,不触犯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剽窃、抄袭他人作品,如因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其法律责任由参赛选手本人承担,并取消选手的参赛资格和获奖资格。

2.所有作品一经参赛,即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拥有对其作品的使用权,同意组委会以任何形式对参赛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

3.本赛项产生“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附件1

参评课程的设计思路及实施方案内容、格式要求

 

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副标题*(宋体、小四、加粗)

 

选题背景(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课程特色(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设计思路(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课程目标(黑体、小四)

知识与技能目标(楷体、五号、加粗):正文(宋体、五号)

过程与方法目标(楷体、五号、加粗):正文(宋体、五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楷体、五号、加粗):正文(宋体、五号)

 

实施方案(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附件2

典型课例教学设计内容及格式要求

 

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副标题*(宋体、小四、加粗)

 

应用创新点(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教材分析(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学情分析(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教学目标(黑体、小四)

知识与技能目标(楷体、五号、加粗):正文(宋体、五号)

过程与方法目标(楷体、五号、加粗):正文(宋体、五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楷体、五号、加粗):正文(宋体、五号)

 

教学环境与准备*(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教学过程(黑体、小四)

1.导入(示例)(宋体、五号、加粗)

正文(宋体、五号)

2.……

正文(宋体、五号)

 

教学反思(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注:1.加*号的为可选项。

2.全篇设为单倍行距。


    本文网址:http://www.wzdh123.cn/show.asp?id=658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