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竞赛 > NOC大赛 > 课程与教学类 > 正文

教学实践评优

作者: 来源: 日期:2018/6/22 16:13:02 人气:65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教学实践评优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新技术层出不穷,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日益深化,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广泛应用,积极探索创新,促进教学质量与学习质量提高的效果明显,优秀的应用课例不断涌现。同时,新技术也为广大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需要不懈地实践探索与创新。为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在教与学实践中更有效地应用新技术,创造性地应用成熟技术,更好地服务、支撑、发展教与学创新,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绩效,提高教学实践水平与质量,特设立“教学实践评优”赛项。

一、指导思想

依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促进新课程改革,落实新课程标准。以实践创新促发展,通过深化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服务与支撑课程改革,强化教学改革,推动教学模式变革,促进教学创新发展、均衡发展和优质发展。以应用驱动为导向,积极探索并实践信息技术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多种创新应用形式,促进课程优化,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业质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不断发展。

二、参赛范围

1.参赛学科:面向教育部规定的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含中职)各学科。

2.参赛组别:基于交互设备的互动教学课例组;基于人人端的数字化学习课例组;基于云服务的云课堂教学课例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课例组。

3.参赛人数:限1人独立参赛。

4.每人限参加1个赛项,限提交1件作品。

三、竞赛内容

(一)参赛组别描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的生态环境日趋多样化,不同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的融合方式有很大差异。为了体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的新趋势,从本届比赛开始,本赛项将以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环境或模式分组参赛。

1.基于交互设备的互动教学课例组:交互设备是指交互式电子白板或触控一体机以及配套设备,如投票器、无线手写板和自动录播系统等设备。基于交互设备的互动教学,是指应用交互设备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师生与媒体资源的互动,用技术支持和发展学生主动学习的互动教学。

2.基于人人端的数字化学习课例组:人人端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是指能够互联的移动终端设备和交互设备集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上学生人手一台移动终端,借助网络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交互学习。

3.基于云服务的云课堂教学课例组:云服务是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课堂是一种完全突破时空限制的、全方位互动的学习模式,是通过教育云来提供动态的、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教学资源,接收端既包括电子交互设备,也包括师生的移动终端。在云课堂环境下,可借助教育云服务开展课堂内外或校园内外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交互学习。

4.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课例组:翻转课堂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是指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内,以便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翻转课堂的环境有多种,既可以是人人端数字化学习的环境,也可以是课外学生用移动终端开展个性化自主学习,课内是基于交互设备的课堂教学。

(二)竞赛内容描述

本赛项的参赛作品是课例。课例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融入教学过程,达成“双基”教学目标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案例。

本赛项的竞赛内容包含: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学实况录像、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工具(含课件、教学工具小软件等)、教学陈述稿等相关资料。提交的内容要重点展示用什么样的融合方式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意这里说的是用什么样的“融合方式”,而不是简单陈述用了什么样的“技术”),要从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思考和探索为了达成教学目标选择什么样的技术和资源融入教学活动中,何时融入、怎样融入以及融入的预期效果等。

本赛项鼓励参赛教师展示在教学第一线如何用创新的方式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变革,特别是怎样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作品要求

作品包括:

1.电子报名表。通过NOC网站(www.noc.net.cn)下载,填写后与作品同时提交。

2.参评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电子稿。(在一个Word文档内体现,内容及格式要求见附件)

3.参评课的完整课堂教学实况录像。技术要求:根据教学设计实施的一节普通话课堂实录,视频分辨率为720×576,保证画面清楚,声音清晰。课堂教学实录视频为单一视频文件,视频的片头为蓝底白字,时长6秒,包含“第X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字样、赛项名称及选手姓名、学科、组别、年级、规范的教材版本、课程名称或知识点名称等信息。

4.参评课使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工具(能在Windows 7或Windows XP环境下运行)及相应的运行系统软件。

5.10分钟的教学陈述稿(PPT格式)。陈述稿中须嵌入课堂教学实况录像中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精华部分。

五、作品提交

1.网站报送:选手须通过NOC网站(www.noc.net.cn)竞赛平台在线提交作品。(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按照地方组委会文件要求提交)

2.提交内容:电子报名表、教学设计与反思、完整课堂教学实况录像、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工具、配套教材、陈述PPT。

3.截止日期:作品提交至全国组委会的截止日期为2018年5月1日。提交作品须同时提交作品评审费,评审费标准详见NOC网站。

六、竞赛流程

1.报名:参赛选手须通过NOC网站竞赛平台在线报名并提交作品。(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由当地组委会统一组织报名

2.初评:由地方组委会负责组织,确定地方奖项后报送全国组委会。(无地方组委会的地区,作品由全国组委会负责评审)

3.复评:由全国组委会负责组织,对地方报送的初评获奖作品进行评审,确定全国决赛入围作品。

4.全国决赛:入围选手现场决赛,确定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一等奖中的优秀选手将获得参评“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的资格,并有义务参加决赛期间的交流活动。入围但未能到达决赛现场参赛的选手,视为弃权,不予评奖。

(1)决赛竞赛形式:入围作品陈述与答辩。陈述10分钟(PPT格式),答辩5分钟。参赛选手10分钟的陈述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简明陈述依据课程标准、针对学习者学情制订的教学目标要点、技术创新应用要点;第二部分是课堂教学结构和流程,在总述后可以对有创新、有特点的教与学环节稍作展开;第三部分是教学反思,从教、学及技术应用的创新实践等方面进行理性反思。建议三部分的陈述时间比例为2:6:2。

(2)参赛选手须事先自行准备教学设计纸质打印稿(3份),进入赛场参赛时交给本赛场评委。

(3)注意事项:

①参赛选手须将入围作品、陈述用PPT文稿存储于U盘自行带至决赛现场,并拷贝在赛场的计算机中。

②参赛选手必须是作品的设计制作者,不能委托他人代表参赛。

③全国决赛入围名单公布后不允许更改电子报名表中的各项内容,入围作品不得进行替换。

④外语作品统一用普通话陈述与答辩。(教学必要环节除外)

⑤已在全国其他比赛中获奖的作品不予参赛。

七、评审标准

(一)初评/复评评审标准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10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符合参评内容中提出的各项要求,文字结构清晰、流畅。

10

教师课堂

教学行为

在课例的各个环节中,展示教师较高的学科素养与教学水平。

15

能与学习者有效沟通,了解学习者的意图及其问题所在,注重为学习者创造有利于探究和交流的宽松环境。

10

科学应用信息技术并发挥其优势,突出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学习。

10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促进学习者体验、理解和探究,有效支持学习者讨论、交流和表达活动以及教学反馈和评价。

15

技术应用与学习内容匹配,重视减少游离于学习内容之外增加学习者不必要“认知负荷”的活动。

10

关注新技术的应用,关注成熟技术对教学创新与学习创新的推动作用,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10

教学效果

能够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业质量。

10

备注

1.有政治原则性错误和科学性錯误的作品取消参评资格。

2.杜绝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取消参评和获奖资格。

(二)全国决赛陈述与答辩评审标准

评价内容

分值

体现新课程标准,体现信息技术对教学改革、创新的服务与支撑,能够将数字化学习融于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强调培养学习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创新和学习创新。

30

发挥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研究性和反馈评价及时的优势,突出对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服务。

30

演示文稿准确地反映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

10

陈述及答辩表达准确完整,重点突出,语言流畅,使用普通话。

10

能够对教、学及技术应用的创新实践进行理性反思。

10

技术应用创新:

构建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字化教与学的环境;师生间和生生间实现有效互动,学习者思维得到发展;学习者分层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有明显呈现;上述应用创新有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10

八、相关说明

1.参赛作品必须为参赛选手原创,选手在上传作品前须确认拥有该作品的著作权。作品内容要健康向上,不触犯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剽窃、抄袭他人作品,如因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其法律责任由参赛选手本人承担,并取消选手的参赛资格和获奖资格。

2.所有作品一经参赛,即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拥有对其作品的使用权,同意组委会以任何形式对参赛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

3.本赛项产生“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附件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内容及格式要求

 

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副标题*(宋体、小四、加粗)

 

应用创新点(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教材分析(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学情分析(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教学目标(黑体、小四)

知识与技能目标(楷体、五号、加粗):正文(宋体、五号)

过程与方法目标(楷体、五号、加粗):正文(宋体、五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楷体、五号、加粗):正文(宋体、五号)

 

教学环境与准备*(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教学过程(黑体、小四)

1.导入(示例)(宋体、五号、加粗)

正文(宋体、五号)

2.……

正文(宋体、五号)

 

教学反思(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

 

注:1.加*号的为可选项。

2.全篇设为单倍行距。


    本文网址:http://www.wzdh123.cn/show.asp?id=656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上一篇:没有资料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