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网络教研 > 正文

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研究

作者: 来源: 日期:2020/5/30 22:58:39 人气:49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研究

张纯然 李建英 崔万秋 杨倩茜 马 倩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 秦皇岛066000)

摘要:教师专业性的提高是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也是能够有效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高等院校与中小学教师因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不同,所以在教育教学、教学研究等方面各有所长。高等院校与中小学携手构建学习共同体,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的作用。本文在论述“学习共同体”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等院校与中小学协作创建学习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作用,进而为更好地建构高等院校与中小学协作的共同体提出了四点策略,以期为学习共同体的有效建构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高等院校;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一、引言

社会的变革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教育领域也产生了巨大冲击,教育的诸多方面例如教师教育、中小学学校教育、大学教育及功能等都发生了变革。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是发展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发展问题也因此成为教育领域所重点关注的问题。然而,受到传统教师专业发展观念的影响,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重视外部培训,主要以短期培训或研讨会等方式进行外部“灌输”,对教师的知识建构情况则关注较少;教师之间的交流方式以及交流平台的限制也导致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教师的有效分享受到阻碍。

在教育不断改革发展过程中,高等院校和中小学之间的协作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高等院校与中小学之间本着平等、互惠、互信等原则,不断尝试以协作伙伴的关系创建学习共同体以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高等院校与中小学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携手共建学习共同体,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更符合学习型社会的大环境,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本文将着眼于高等院校与中小学协作构建学习共同体对教师发展的具体意义以及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具体策略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学习共同体的创建提供借鉴。

二、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1995年,博耶尔第一次提出“学习共同体”概念并指出“学习共同体是所有人因共同的使命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共同体中的人共同分享学习的兴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运作的方式,朝着教育这一相同的目标相互作用和共同参与”[1]。此后,我国专家和学者开展对学习共同体的界定与相关研究。薛焕玉认为学习共同体主要是指由具有共同目标的学习者与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和家长等)所共同构成的一个团体,他们能够经常进行共同学习,进行交流、沟通与学习资源的分享,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共同活动的方式成员对团体形成很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以及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2]

结合专家对学习共同体的解读与界定,笔者认为学习共同体是由一群有着明确目的的教师、学者、专家所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愿景:教育目标更好地实现;团体成员在文化背景、能力、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与不同为其专业发展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此外,成员之间能够以平等身份进行交流、分享等活动,以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三、学习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而构建的学习共同体,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高等院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等多方面各有所长,高等院校教师更多是擅长于教育理论研究,而中小学教师工作在教学一线,则更多地偏向教育实践者的角色,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实践经验,高等院校与中小学合作构建学习共同体能够实现高等院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有利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更好地结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概括来说,构建学习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1.高等院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获得专业发展

由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导致高等院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会有所不同。教育研究对高等院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来说意义不同,高等院校教师相对来说掌握更多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但缺少教育实践。而中小学教师则能够进行更多的教育实践,但缺乏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指导和支持。在由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构成的学习共同体中,他们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学习,在尊重个人独立思考的条件下,进行交流分享,相互理解与接纳,优势互补,在整个学习交流过程中实现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尝试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概括来说,高等院校与中小学合作构建的学习共同体满足了双方教师发展的现实需求。

2.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高等院校与中小学协作构建学习共同体意味着团体成员来自不同的学校,打破了学校、地域之间的限制,这也意味着团体成员在文化背景、思考问题的方式、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对于团队成员来说实际上也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例如:面对同一个问题,高等院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思考方式就会有所不同,高等院校教师会习惯从从理论的角度关注问题,而中小学教师则更多地从实践和经验的角度来关注问题。此外,通过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原本积累的学习资源也实现了更好的分享与交流。成员在进行共同学习时,通过交流讨论实现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思想与智慧的碰撞导致不断有新的想法产生,有利于教师学习目标的实现和专业性的提升,团体成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共同体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3.有利于教师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的提升

一个优化的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凝聚教师的集体智慧,激发教师的整体潜能,使教育工作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3]。高等院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打破了以往中小学以年级组、学科组进行活动的形式,甚至打破了学校之间、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界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共同体当中的教师建立的一种开放民主、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合作关系,每个成员所得到的学习结果是通过学习、合作、交流、分享而不断反思自身、吸收其他成员的知识而最终建构的新知识体系、掌握的新技能等。

4.有利于高等院校和中小学学校教学改进

学校改进的根本在于教学改进,而教师是进行学校改进的主体[4]。“高等院校如果想培养出更好的教师,就必须有模范中小学作实践场所,而中小学如果想成为模范学校,就必须要从高等院校接受新思想和新知识”[5]。随着人们对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地位认识的不断提高,面向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服务在高等教育中的社会服务中日益得到重视。高等院校人员在进行教育服务过程中,不断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并将已有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资源提供给中小学,使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丰富,为中小学提供必要指导,提供更优质服务。中小学要得到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借助高等院校的指导与支持。高等院校与中小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为学校之间的联系沟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有利于高等院校与中小学进行优势互补,可以说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学校改进和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与中小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在对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师合作与团队精神和教学改进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教师专业性的发展与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相联系,构建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之间的联系沟通对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基于教师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创建策略

学习共同体的有效构建和应用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高等院校与中小学携手创建学习共同体,团体成员来自不同学校,这也意味着团体成员在知识结构体系、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如何协调好团体成员之间的差异是有效构建学习共同体以及发挥该团体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尝试构建高等院校和中小学的学习共同体。

1.激发和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意识

教师意识到自身专业发展需要,积极主动提升自身专业性并尝试教学改革是提升教师专业性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学习共同体的创建者和管理者要为团体成员营造一种充满专业学习自觉的学习交流环境,帮助成员通过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唤醒教师专业性发展的意识,通过交流、竞赛等活动形式使教师产生危机感,意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最终使专业性提升的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

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教师由于院校层次、学习对象、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导致在加入学习共同体的初期可能有着不同目的,唤醒和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意识有利于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教师具有明确的合作目标——提升专业性,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共同目标的确定为学习共同体的有效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设包容合作的文化氛围

学习共同体的文化氛围是影响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因素之一,是影响团体成员进行合作和研究的关键因素。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能够在教师学习过程中为教师提供精神上的支持,使教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提升专业化的学习当中。在融洽的合作文化氛围中,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教师能够同心协力、互帮互助,提高共同体的团队凝聚力,实现双赢甚至多赢。

在努力营造合作文化氛围的同时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团队成员的个体独立性。高等院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经验有所不同,学习共同体的创建者和管理者要为团队成员创建和谐、开放、包容、合作的文化环境,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加强高等院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之间、高等院校教师之间、中小学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和交流,包容学术批判精神,保护不同的观点。只有具备这样文化氛围的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之间才能碰撞产生更多思维的火花,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更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3.建立专家引领的有效学习机制

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想要不断发展,就必须要有专家参与其中,发挥引领作用[6]。高等院校和中小学合作创建的学习共同体,高等院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双方通过合作得到各自发展所需,在提升专业性方面除了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也需要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必要的引领指导。专家学者可以通过指导团体成员的学习方法、教学研讨、进行校本课程或地方课程的开发设计、开展听、评课活动等方式启迪教师的思维方式、传播新的教育思想,进而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采用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混合式学习形式

高等院校和中小学合作创建学习共同体在打破了学科之间、学校之间的界限的同时又因为时间和所处位置的限制很难做到经常性的面对面研讨学习,为了更好地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可以采用混合学习形式。除了线下面对面的交流学习,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积极开展线上学习。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的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成员之间的互通互联。线下学习有利于团体成员之间的互相了解与接纳,能够很好地创建成员之间的信任感进而有利于成员之间的认可,认同共同体的价值;线上学习使团体成员、学习空间、学习资源得到更大程度地扩展延伸,资源实现了更大程度的共享与利用,能够满足团体成员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成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此外,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对于教师为提升专业性而构建的学习共同体也应给予高度支持,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综上所述,为有效创建高等院校与中小学学习共同体,在创建过程中要注意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创造包容合作的文化氛围、建立专家引领的有效学习机制和开展混合学习形式。此外,为成员提供全方位的学习资源、建立健全公平的评价制度、预防团体成员内部的矛盾与分裂等对学习共同体的有效构建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五、结论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成为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研三合一的专业活动首选载体。高等院校和中小学协作创建学习共同体有利于教师通过各种专业活动达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永志.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网络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08):55-59.

[2]薛焕玉.对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的初探[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1-10.

[3]袁利平,戴妍.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9(06):87-89.

[4]王天晓,李敏.教师共同体的特点及意义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08):25-27.

[5]张景斌.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协作:动因、经验与反思[J].教育研究,2008(03):84-89.

[6]文丰安.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建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17):34-36.



    本文网址:http://www.wzdh123.cn/show.asp?id=2373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