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题研究 > 结题报告 > 正文

《关于农村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10/4 11:59:02 人气:58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关于农村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学  校: 蓝田县孟村中学

科  目:  信息技术

负责人:   魏  毅

《关于农村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小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课程标准提出,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要使学生获得可终身发展的能力。提高课堂有效性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内核。而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崭新的素质教育学科,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培养创造性与开发性思维,渗透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在课程背景支撑下,构建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所展开的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我们的目的是要力图唤起教师重建课堂生活的热情,以实现由“传统课堂”到“有效课堂”的教学转型,找到解决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具体教学策略。针对教师存在的具体问题,探索使用那些策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些策略,如何使用这些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经过研究,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促进了我校信息技术教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全面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

关键字: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  教学有效性

课题结题正文:

一、 问题的提出:

1、研究的背景及现状

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步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的平常生活当中,无处不在,无处不用。随着信息化浪潮的掀起,人们不仅需要掌握多种知识技能,更需要养成主动探究知识技能的习惯,具备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支配资源的能力、跨领域合作的能力、高情商合作能力、高效能沟通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这正是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呼唤。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当代中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常识和操作技能。

而我校学生95%来自农村,各农村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情况及教学实际情况良莠不齐,导致了这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加之这些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很差、学习意识和方法很弱,甚至对待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都极不端正,这都给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比如,教师要在每节课中穿插讲授一些学生本来应该在初中阶段学过的知识,无形中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同时,教师考虑到要照顾这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需要放慢教学进度;加之农村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硬件设备不足,而且陈旧,正常教学难以进行;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课时严重不足,每周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并且容易受到学校安排的影响,甚至取消;学生实践机会太少,农村家庭不一定具备信息技术实践条件。即就是有机会实践,他们也只知道上网游戏、聊天。以上这些问题都与教学课时本来不够产生了严重的冲突。这都给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的现实问题,甚至是教学难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教学条件,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是本课题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校是此类学校的典型代表,所以这种现象在此类学校普遍存在着。为了有效遏制并改善落后地区面向农村学生的高级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卫生“脏”、纪律“乱”、质量“差”现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保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为此,我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课题研究,目的在于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通过课堂教学的师生、生生互动,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需要,还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无论是从学生需要的角度,还是从教师个人成长发展需求来说,本课题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研究课题试图达到如下几方面的主要目标:

1、找出我校在信息技术课堂实效方面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我校教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提升教学实践经验并把它概括为可操作的策略模式,形成对信息技术教师高效教学指导的策略。

2、从我校具体资源、学生实际及教学实际出发,在教育教学实施中形成教师对有效教学实践的策略和课堂教学模式,让信息技术教师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艺术,增强教育效果,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特色。

3、结合学校实际,着重对“教”的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形成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大面积提高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

在课题实践研究之前,我根据平时发现的问题,把影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整合起来,分别针对教师和学生制作了调查问卷。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到如下结果: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已经令学生很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没有学到自己渴望的知识。课本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的途径,“走”出去才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出路。

从学生角度看,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是势在必行的。针对客观存在的现状,我首先从教师教学行为建设抓起。继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端正态度,转变思想,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和调动自己的工作热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书籍和网络检索等方式,搜集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崭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关于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其中,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系列丛书使我受益匪浅。

围绕这项工作,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从理论上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再培训,从技术上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2、完善课题实施细则,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在课题开题报告会上,实验教师们认真研讨了最初的实施方案,经分析论证之后,对实施方案做了细致的修订;同时,经讨论确定了课题研究计划任务。

3、经研究决定,把总课题进行切块,划分成小而具体的研究课题,并把这些小课题作为信息技术组校本教研课题进行研究;定期开展研讨会,实行月报制度,实验教师汇报研究情况和进展,进行组内交流研讨,认真进行阶段研究工作总结。

4、添置实验所必备的设备,用于收集、存储和整理研究资料,经过多次争取仅落实了一台电脑,条件确实很艰苦!

(二)课题实验运行阶段(2016年10月—2017年2月)

从调查学情、师情着手,我又做了详细的教师和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准确把握了课题实施者和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认真分析学校现有条件对教学和研究的影响,给予课题研究一个准确的定位,并找准切入点开始课堂实践研究。教师教学行为转化工作:实验教师运用自然实施法,通过主动研究课堂教学理论,认真探讨信息技术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尝试,经过大量的实践反思和总结,使课堂教学过程不断优化。

1、转变教师观念,让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成为教师教育教学贯穿始终的核心目标之一。

2、养成主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意识,学习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3、认真贯彻执行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以教促研:从开展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评课入手,积极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加强教师间的教学研讨学习,逐步培养课课撰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或教学案例的习惯,一单元后总结成一个专题反思,一模块形成一个专题(主题)总结,为课题研讨交流提供第一手资料。

4、通过研究,把研究成果推向全体教师,让所有教师都参与到高效课堂的活动中来。开展多媒体教学优质课评比和集体备课优质课评比等活动,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以研兴教:为了便于交流,要求实验教师利用各种分享教学资源,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难题,交流教学经验,养成主动学习、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同时,专门创建了课题研究QQ群,充分利用群视频、分享等功能,为课题研讨交流提供了有效的学习平台。其中,教材教法达标活动和课改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给予课题研究很大的推动力。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运用调查法以询问或谈心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沟通,认真全面分析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经反复实践验证,得到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最佳方法。

1、发现并矫正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2、发现并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协调学生关系,有效组织合作学习,加强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以学校开展的“学生十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为契机,积极展开学生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合作学习、规范作业、讲究卫生、爱护公物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规范书写作业、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爱护微机设备等好习惯,进一步规范和整顿课堂纪律,坚决杜绝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

通过实践检验,课堂上合理分组是解决此类问题的绝好方法。

其一,合理分组,弥补差距,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内学困生有优生帮助,组间能够开展公平竞争,这样大家就都有事做,课堂气氛紧凑而活跃。

其二,合理分组,加强监督,能够更有效地开展文明行为评比,课堂纪律和卫生有更多人参与管理,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

其三,合理分组,对号入座,学生和机号一一对应,微机室的机器设备得到有效管理,能够更有效地杜绝学生破坏公物现象。所以,合理安排座位的功效很大呢!

(三)开展课堂教学实验(2017年2月—2017年4月)

学生方面的教学实验:

(1)要求学生课前查找(查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并进行整理。

(2)组织学生课上交流、合作,相互欣赏,相互帮助。

(3)梳理知识,概括、归纳、总结知识要点。

(4)巩固提高,成果展示,分享学习经验。

教师方面的实践研究:

(1)收集整理案例,反思得与失,总结经验。

(2)实验教师交流实践经验,探讨研究心得。

(3)举行电教优质课、教案设计、电教论文评选,并收集资料。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5)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把本阶段研究时间延长,并做了多处修改,把课题化“整”为“零”。目的在于细化课题实施方案,把课题“由大变小、再从小到大”进行切块划分研究后再进行有机整合,使每阶段研究任务确定、目标明确、分工落实,这样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

教学模式的实践验证:实验教师运用行动研究法,先在小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实施初步建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研究过程中,我将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不断地修正和完善教学模式,使其走向成熟,逐步形成固定的、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1、差异性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实践应用。

2、同课异构思想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创新。

3、同课异构模式下的差异性教学的实践探究。

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但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教师的教仅仅是主导而已。所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学生的学,具体体现为:学生是如何去学的?学生会学习吗?学生学会了吗?学生学习的结果好不好?这些问题如果得到了有效落实,那么问题的答案将是肯定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有效的。结合学情、师情、校情等客观现实,我探讨研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模式,构想适合自身教学实际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并大胆尝试,反复实践验证。

(四)课题结题总结阶段(2017年4月—2017年6月)

1、开展课题结题研讨会,进行课题研究总结。

2、对实验的成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归类整理。

3、分类汇总教学课例、案例、论文等资料。

4、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总结报告。组织开展课题结题研讨会,收集课题研究资料,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论证,并把其归类整理建档,充分做好课题总结工作,认真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三、结果与分析论证

通过调查分析和实验检测:

1、参加课题研究的实验教师工作热情饱满,富有爱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利用多种媒体上课已成为自觉的行为(教学常态),并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导课上课,上电教课的节数逐步达到上课总时数的80%以上,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明显增强。上课能积极思考问题,进行求异思维,敢于提问、质疑的学生逐步达到70%以上(超过预期的50%);能主动参与讨论问题,主动争取发言的学生达90%以上;并能积极地的利用网络收集学习资料,已具备相当水平的学习能力。

课题研究获得的荣誉和成果:课题研究总结、论文、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课件和学生作品等。

四、结论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对影响课堂教学诸方面因素进行多元优化,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师生互动的活力,有效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教学活动的三大部分: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它们之间看似相互独立,其实密不可分,它们之间相互制约,而又相辅相成。课前准备是基础,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后反思是动力。只有课前准备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而真实的课后反思,又能促进其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教师如此,学生亦然。如此的良性循环和相互融合,才能构建出真正的高效课堂。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学生多方面主动学习的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后的思考:

经过近一年的深入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课题研究给我们带来的艰辛,更体会到了课题研究带来的无穷乐趣,它改变了广大参加研究老师的思想观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注入了活水,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学科教师的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第一、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素养得到很大提高

(1)彻底更新了教育观念

通过参与“提高农村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能充分考虑学生如何学习,注重良好知识结构的构建、呈现和帮助学生构建,把知识的实质和联系交给学生,回归于生活中,不仅教给学生显性知识,而且还教给学生隐性知识(怎样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这些知识) ,主动地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努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仅考虑学生能掌握多少知识,更考虑学生能获得哪些能力,能提高哪方面的素质。教师的教学模式也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型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中心的交互型教学模式;教师从过去理论讲授,转变为教学生利用多学科综合知识的结合实际情境的建构学习。教学评价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由过去注重学习成绩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转变为注重学生作品和学习过程的评价。整个课题研究期间,各学科子课题共开出了大量研究课和公开课,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教师实行了角色转换

课题研究中,教师逐步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放下权威,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民主型教学新格局。教师在一系列教学设计过程中,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在课题研究初期,只有信息组个别教师被动参与;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他学科组教师们逐渐意识到变革带来的好处,于是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他们凭借此课题研究的经验,积极关注教育教学前沿改革动态,发表、获奖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第二、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

通过提高农村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我校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施中具体探讨并构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后,逐渐渗透到其他学科,形成了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批教案集、论文集、课件等,充实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库。促进了我校教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充分利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于各学科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要更好地实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并带动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有机的教学系统来考虑,不能任意夸大其中某一因素的作用,也不应忽视其中某一方面,否则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对最终的效果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在研究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东西有交叉的地方,不能一定归属于那一块,总之,教无定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近一年的实践,成效是显著的,但也得到许多宝贵启示:

近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获益非浅,提高农村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与传统教学相比确实有诸多优势。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欣慰的同时也感觉要走的路还很长。如:怎样处理升学压力和课题研究的矛盾是我们最大的困扰。参与实验的教师虽克服重重困难进行实验,但部分未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和一些家长课题研究的支持度不高,认为实验占用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大家一致认为,针对我校目前的现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提高课堂有效性的课外做法”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环节研究”“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情感沟通”等问题,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更具实效、更上一个台阶。为了能使这项课题在更高的起点上继续取得进展,我们真诚希望能与教育界的同行们在改革的大潮中交流切磋。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8日)

[2]《中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教育部  2000年3月

[3]郭思乐《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 2006年6月

[4]何云峰 《有效: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教学与管理  2007年5月

[5]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学科教育》2000年第2期。

[6]余文森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7月

[7]赵海芬: 浅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教学探索》[J] 2009年

[8]刘电芝主编. 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9]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编)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10]余文森  《有效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6 月


    本文网址:http://www.wzdh123.cn/show.asp?id=2050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